已有1條回答
如果是孩子的話,孩子還小,不懂事,他需要經過大人的指引或者是教育才能夠明白事理,所以孩子如果罵父親的話,還是可以原諒的,要經過父親的耐心教導,他才可以知道自己是錯的。
兒子罵父親怎么處理
第一,千萬要重視第一次。
當孩子第一次說臟話的時候,有的家長不當回事,還有可能大笑不止,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孩子見自己說臟話還會給家長帶來快樂,因此,自己說臟話的積極性也就會變得更高,慢慢也就會形成一種壞習慣。
所以,當第一次聽到孩子說臟話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千萬不要輕視了第一次,不要認為孩子說一句就算了,或者孩子還小,慢慢教就行,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你這一等,等來的只會是孩子的第二句、第三句臟話,只會更多。
第二,略施懲罰,正確引導。
父母要耐心地給孩子講說臟話是不對的,給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能說臟話,說明臟話的壞處,并且也要清楚明確地告訴孩子不能說臟話,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說臟話時不好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慢慢遠離臟話的。
當家長教育孩子不要說臟話以后,再次聽到孩子講臟話,就要嚴肅地警告孩子,讓其不要再說。如果再說,父母就要采取措施,可以適當地對孩子進行一些小的懲罰。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著急了就會爆粗口,說臟話,這些舉動會影響到孩子,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是非觀念,會經常模仿大人,因此一些不好的舉動也是因為大人引起,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做個文明人。
兒子罵父母的錯誤處理方式
1、批評責罵
批評責罵這是最忌諱的了,孩子學會這些臟話原本可能就是在家長罵別人的時候學來的,如果家長繼續用一些不好聽的話去批評孩子,這又有什么用呢?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一旦措辭不當可能會導致孩子再度模仿。
2、意圖用暴力方式讓孩子不說臟話
有的家長想法可能是孩子欠規矩,他罵臟話是缺乏調教的表現,我如果打一打他,孩子害怕了就不會罵臟話了。各位家長,如果有這種想法真的不應該,現在都是什么年代了,還打孩子?
3、棍棒教育要慎用
聽說有一老師,一直以棍棒教育學生,學生回答不出來問題就用小桿抽,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后來在一次打孩子的時候下手太重,立馬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貼膏藥,這不是自找的嗎?白白讓孩子受苦。
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1、擁有正確的角色、心態才能有良好的親子關系
通常父母在養育孩子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把孩子看做是一張白紙,認為孩子是沒有能力的、需要事事包辦,是缺乏內在規則、始終需要指導的人。這樣的父母懷有的是固定型的心態,塑造的是包辦一切的保姆角色。
然而,孩子是天賦本能的,孩子是一座寶藏,只是需要父母來照亮與喚醒。孩子自2歲后,漸漸會有了自我意識,這時父母在角色上要成為教練,適時放手,事情可以開始漸漸的引導和教會孩子自己做,也要讓孩子形成自我負責的意識。父母應懷有一種成長型心態,在孩子的成長中不斷的退后,正向龍應臺所說:母愛是一種漸行漸遠的目送。
2、為孩子營造安全感,給予他無條件的愛
安全感是一種信任感,它來自于家長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來自于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來自于緊密無間的肢體接觸。家長陪著孩子時,不能孩子在玩,自己在看手機或人在曹營心在漢的想著其他事情,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用心的關注,一心一意的和他互動玩耍。積極的回應孩子不是立即滿足的縱容,而是我及時看到了你的需求的共情態度,并及時做出相應反饋。很多時候親子間再多的話,都比不上一次擁抱和親吻來得更加直接。
無條件的愛,是我們能接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和各種不美好,讓孩子意識到,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什么時候,我的父母都是愛我的。無條件的愛,也不是溺愛,是溫柔而有邊界,讓孩子知道規則與底線。當孩子表現不理想、犯錯、哭鬧時,我們作為家長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大吼大叫,而是要溫柔與堅定的對話,能做到孩子情緒越失控,我們態度越溫柔就最好不過了。
3、家長要終生學習與成長
我們要相信,孩子的格局一定會比我們更大,我們的格局始終會有局限,因為這個世界發展的速度太快了。無論你的孩子年紀如何,作為家長我們都要始終保持一種學習與成長的心態和行動力,否則,我們和孩子不會有更多的話題,不會有更多的共鳴,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思想決定行為,如果孩子覺得你落后于社會,經常為家長引進新知、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長此以往,親子關系將發生逆轉,我們會失去孩子更多的信賴,有可能導致被輕視。終有一天我們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但是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仍在努力保持進步與成長,在努力向他靠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