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經常性的哭,有可能是因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內心的壓力過大,那么我們作為家長,對于孩子老哭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老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使其缺乏安全感。雖說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有著天然優越條件,孩子與生俱來就依賴父母、信任父母。可如果孩子在單親、留守的環境中長大,父母長期缺席,或是給孩子的關愛很少,那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變得患得患失,也就容易形成“玻璃心”。
2、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使其產生挫敗感。現在孩子們的壓力都比較大,從小就要上很多的興趣班,父母們更是“望子成龍”心切。可如果父母不能客觀認識孩子的優勢、劣勢,而一味提高自己對孩子的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挫敗心理,就會變得自卑、敏感,無法正視挫折,只能通過哭的方式發泄情緒、博取同情。
3、孩子本身心思細膩敏感,太在乎他人評價。每個孩子生來的性格就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心思粗獷,凡事不往心里裝;有的孩子卻敏感細膩,一點點小事都會令他們煩惱。這樣的孩子很難接納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遇事悲觀,經不起一點挫折,太容易否定自己。
孩子老哭怎么教育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感覺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不要強化孩子的哭:絕對不能讓“哭泣”成為孩子避免懲罰和擁有特權的工具。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就會心軟,本來孩子做錯事了也不懲罰了,或者該做的事不讓孩子做了。經常這樣,孩子老哭顯然這是不好的現象。面對孩子哭泣家長應該采取中性態度,等孩子哭完再解決問題。
3、讓孩子用語言表達:教會孩子善于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不要動不動就哭,要說清為什么會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怎么辦
1、適當打擊:父母也不能一味地只是夸贊孩子,也要適當打擊一下孩子才行,要不然,明明孩子做得不好,父母因為怕孩子傷心卻視而不見嗎?比如孩子某次考試不及格,父母也可以說一下孩子的,只是不能一直糾著不放,先是說孩子,然后加以鼓勵,孩子就會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
2、樹立獨立意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缺乏獨立意識,缺乏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因此,作為父母,應盡量讓孩子個人決定和處理個人的事。只要不是壞事,只要孩子能夠做到,就讓他們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3、表揚也應適當:許多的孩子是在充滿贊揚的環境里長大的。即便做了一件該做的事,周圍的人也會贊不絕口;而且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往往也會出于疼愛而護其短處。這會使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虛榮,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鬧。這樣的孩子當然無法經得住人生道路的困難與挫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