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要正確應對,及時回應。切記不可因為東西的價值不高,就對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對孩子的價值觀形成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家長要及時了解事情的原因,從而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如果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么辦
1、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告誡孩子
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的對錯,父母的價值觀會給孩子提供標準,所以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因此,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哪怕是一針一線,也不應該拿別人的。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如果是其他小朋友的物品,家長可以問孩子“如果你心愛的東西不見了,你傷心嗎?那其他小朋友發現自己的玩具不見了是不是也傷心呢?媽媽可以理解你想玩的心情,但是我們需要先和小朋友打招呼,看他是否同意,這樣他就不用著急,不用擔心了,對不對?”
2、耐心詢問孩子事情的來龍去脈
如果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要耐心詢問孩子事情的來龍去脈。有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平常想要的東西從來沒得到過,于是想借別人的東西拿來玩,可又說不出口,于是會出現偷拿的行為;有的孩子僅僅是好奇,想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看看;有的孩子因為別人拿過他的東西,所以自己也去拿別人的等,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原因很多,父母必須了解清楚再下定義,決不能冤枉了他們。
3、家長要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
有的父母經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隨便送人,這樣會導致孩子對物權認識不清,認為喜歡的就可以隨便拿。因此,為了避免孩子再次出現偷拿了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以后再處理孩子的玩具衣服和書籍的時候,都先問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知道贈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別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4、孩子改正了及時表揚
當家長發現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的時候,這個時候也要讓孩子明白只要勇敢承認錯誤,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如果孩子承認錯誤了,家長還經常責罵孩子或者打罵他,那么就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會讓孩子覺得只要承認錯誤就會被罵,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同時也要切記不能去翻舊賬,這樣會對孩子的自尊重造成嚴重的傷害。
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原因
1、為了發泄心中的不滿
有時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借此來發泄心中的不滿。比如幾個孩子在學校里因為搶一件玩具而發生爭執,最后沒得到玩具或受批評的孩子心中就會產生不公平的感覺,這時他有可能會通過偷的行為把玩具占為己有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2、有僥幸心理
有些孩子偷別人的東西,會存在一種僥幸的心理,認為這樣拿一下而已,別人又不會發現。如果這樣的僥幸心理,家長們不及時制止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大、越來越肆無忌憚,最終出現無法挽救的后果。
3、好奇心
孩子總是對環境刺激有著更多的好奇,尤其是對于別人手里的物品,即便同伴手里的玩具和自己的是同款。但孩子也會覺得同伴手里的玩具更好玩,這種強烈的好奇心讓孩子很容易沖動行事。
初中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1、主動學習的習慣。別人不督促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鐘學習時間。因此,初中學生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學習,并能堅持始終。
2、課前預習。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為接受新知識,做好準備的學習環節,是獲得新知識的重要手段。不管同學們以前有沒有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新的學期里,都要有意識地培養預習的習慣,把老師將要教的章節內容進行通覽,從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有利于提高初中學生的聽課效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