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要做適當的理解,去思考一下他們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幫助他們做針對性的引導和糾正,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問題,為他們樹立正確的物權概念。
孩子有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怎么辦
1、理解孩子
孩子對于沒有見過的,或者是喜歡的東西,肯定會有十足的興趣。當成人見到心儀的物品時都想買回家,更何況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應該用什么樣的正確方式得到,是買還是借。他沒有這個意識,他只知道我喜歡就要拿回來,不管別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屬于正常的心理范圍。
2、如果孩子確實偷拿,要鼓勵他勇于承認
如果確認孩子的確是偷了別人的東西,那么父母需耐心引導他承認其行為,并告知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要積極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接受批評,告訴他偷東西已經不對了,如果還不誠實的話就更不對了,媽媽希望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3、鼓勵孩子親自處理
有的家長擔心傷害孩子自尊心,于是就背著孩子將東西還回去,幫助孩子處理,這樣是不對的。也許孩子在還回去的過程中會感到羞恥,不好意思,但正是這樣的心理過程會讓孩子牢牢記住自己之前的做法是不對的。所以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將東西還回去,和對方說對不起,如果孩子不敢,可以帶他們先演練幾遍。
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1、環境因素
孩子的偷東西行為可能與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孩子成長的家庭缺乏關愛、溫暖和安全感,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和諧,也容易引發孩子的偷東西行為。還有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是孩子偷東西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身處的社會環境中偷東西行為屢見不鮮,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導致孩子產生偷東西行為。
2、孩子的占有欲太強
孩子對物質的占有欲在他們萌動期的時候,家長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從前孩子樂于分享,別人拿走他的東西他都不在意,但到了一定年齡段以后就會“變小氣”,因為此時他們對自己的領域、私有財產有了保護欲。同時這時的孩子心也很大,對于喜歡想要的東西,占有欲很強烈,此時父母不能及時引導或給予,孩子就會出現偷拿的行為。
3、孩子滿足內心對于這件東西的需要的感覺
其實孩子為什么會有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還有就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孩子可能在家里的時候,問父母要過一些東西,父母并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對于這些物品的需求心理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只能拿學校里或者其它孩子的東西來填補內心這種滿足感,所以家長要正確教導孩子,正確地引導孩子釋放這種心理,及時觀察到這種心理,并且及時幫助孩子調整。
初中孩子如何教育
1、建立良好的溝通
想要教育好初中孩子,首先要和孩子建立好關系。可以多和初中孩子談談心,給孩子營造融洽、寬松的環境,使孩子能夠放下警惕,才會多聽從家長的建議。同時,也要時刻關注初中生的心理,因為青春期和叛逆期是初中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這時家長要多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好信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避免長篇大論,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談,并且還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2、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初中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