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缺乏自控力不僅僅會影響他的日常生活,還會影響他的聽課情緒,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表現,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幫助孩子改正這一不好的行為。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怎么辦
1、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培養孩子自控力,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要讓孩子意識到他應該為自己負責,做事情要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家長不要告訴孩子該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要告訴孩子所做的事情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讓他們意識到自覺性。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只有具備了規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平。
2、家長保持冷靜。面對淘氣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盡量保持平靜。父母一旦不出現極端的表情或者情緒,孩子也就會漸漸失去興趣。反之,如果家長的情緒也跟著失控,孩子就會愈演愈烈,導致出現惡性循環的情況。
3、減少干擾因素的影響。當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時,父母不應隨意打斷他,而讓他做另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學習內容后,可以讓孩子休息一會兒,吃點好吃的,玩玩小玩具,聽聽歌曲,做做操,以此來作為孩子完成一項階段性任務的獎勵,而不至于使孩子的學習太乏味。
孩子為什么會缺乏自控力
1、缺乏外部約束力
相信暑假期間孩子在家學習時,很多父母都為孩子的不自覺傷透了腦筋。在家庭的氛圍下,孩子很難像在學校中那樣集中注意力,所以常常導致學習效率非常低下。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孩子自控力不夠好,跟外部約束力的關系非常大。比如家里缺少學校那樣的學習氛圍或是家長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孩子自控力欠缺。
2、缺乏邊界意識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對孩子進行邊界意識的相關教導,孩子通常很難通過自己的認知培養出邊界意識。因為孩子在突破邊界時是不會想到突破邊界后為自己帶來的后果的。所以做事情常常缺乏分寸感,自我控制能力差。
3、父母過分包容
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犯錯的態度都顯得過于寬容。那么在孩子的認知中就會認為犯錯的時候也不會受到多大的懲罰,所以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這就導致了孩子在行為能力上缺乏自控力,因為他不需要承擔缺乏自控力所帶來的自然后果。并且自控力常常表現給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如果父母過度溺愛孩子,總是讓孩子輕易的就得到滿足,孩子就更不會刻意的去鍛煉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了。
家長們之所以對孩子的自控能力如此關注,根本原因也是在于自控力對于孩子的的學習和生活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控力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孩子缺乏自控力的表現有哪些
1、做事愛拖延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做事拖延的行為習慣,即使孩子知道這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仍然會有拖拖拉拉的表現,不會積極主動的去完成。孩子的這種愛拖延的表現,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缺乏。
2、容易被環境所影響
自控力缺乏的孩子所生活的環境中充滿了行為誘因,很多因素都會阻礙孩子對于任務的完成。臺階容易被環境所影響。當我外界環境誘惑時,孩子很容易妥協和投降。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使得孩子的意志力受到影響。
3、不善于掌控情緒與不行為
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孩子,在情緒與行為方面的掌控能力非常薄弱。孩子的行為缺乏內在驅動力,當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時,很容易喪失繼續堅持的能力。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容易有急躁的情緒出現,進而表現出膽小退縮的心理表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