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會變得一蹶不振,這其實是他的內心不自信的表現,家長一定要注意這種情況,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生長氛圍。
兒童不自信的表現
1、遇到挫折容易退縮:遇到一點困難就猶豫不決,面對困難挫折時常常害怕、退縮、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
2、過于依賴他人: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時,常常不能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依賴于他人幫助,向老師告狀或回家告訴父母
3、經常羨慕其他小朋友:有時候孩子總是看著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好,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雖然自己也有這些,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的,不愛玩自己的。
4、過于聽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不喜歡那些頑劣的孩子。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軌,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自信心比較弱,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發(fā)生的事物懷有恐懼。他們把良好的行為作為自我保護手段,因為他們所犯的錯誤越小,所謂的“風險”也就越少。這都是他們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而在人格成長方面,缺乏進取獨立的能力。
5、容易挑剔別人:我們對那些不接受或不同意我們價值觀的人百般挑剔,試圖透過證明自己對、別人錯,來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會厭惡別人也有我們同樣的毛病和弱點。
兒童不自信的原因
1、生理上出現缺陷:相貌比較丑陋、身材矮小、身體殘疾、過于肥胖、五官不端正或者口吃等會受到他人的嘲笑,從而讓自己陷入失望以及痛苦中,慢慢的讓自己變得更加自卑,家長要做好正確的引導,提升內在美。因為先天性因素或者后天所導致的能力薄弱,在能力強的人群會變的自愧不如而產生挫折感。
2、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一般孩子的自尊心很強,自己有太高的要求或者過于追求完美而變得更加自卑。過高的要求是因為父母不合理的期望,當沒有達到預期后就會變得不自信。中國傳統是謙虛為本,部分人群會拿自己的短處和其他人的長處相比,覺得自己不如人而變得不自信。
3、太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非常的薄弱,再加上思維以及意志力發(fā)展局限,一般會通過外界的評判來認識自我。有一部分孩子非常看重與老師以及家長的評判,當受到批評或者反映不佳時會讓他們變得不自信。另外消極的自我暗示也會讓人們的自信心喪失,如果看了太多負面的電視或者有消極心態(tài)的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4、家庭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家庭的生活條件差、父母在社會上的地位比較低微,而且文化水平低,家庭總經濟收入不高等會受到同學的嘲笑,而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心,在家庭生活中總是缺乏親情的話也會變得自卑。
兒童不自信的方法
1、肯定自我:一個能肯定自己、尊重別人的孩子,會有更大機會享受健康身心和愉快的社交生活。他們和人交往時,能自如地調節(jié)關系。
2、接受自己: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別人的評語、參與游戲活動時的表現,讓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強勢弱勢,同時建立一個接受自己強勢弱勢的態(tài)度。
3、鼓勵自己:每個人每天經歷那么多人與事,要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每個成就并加以贊許,是件不可能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所以,從幼兒時期就告訴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對自己感到滿意的行為進行自我贊賞,遇到挫折時鼓勵自己,自己打氣,這樣的孩子當然能夠肯定自己了。
不過,父母最好也能注意到孩子的行為表現,比如他能逐漸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可以適當地予以肯定和嘉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