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青少年出現一次偷錢行為后,有的家長怕傷害他的自尊,不會直接講出來,可能會私下和孩子溝通。有的孩子被父母引導后能改正錯誤,有的孩子會屢教不改,讓父母頭疼不已,不知道該如何管教才好。
青少年偷錢的心理原因
原因一:好奇心強,抵制力差。孩子本來就好奇貪玩,抵制力又差,看到喜歡的東西很多都會萌生想要的念頭,然后會做出偷錢買這些東西的行為。
原因二:攀比心理。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攀比心理,看到同學拿了一個新奇好玩的玩具,自己沒有心里面就不平衡。覺得為什么他有,我就沒有呢?甚至想要擁有一個比那個小朋友更炫酷,更好的玩具,因而也可能會出現偷錢購買的行為。
原因三:出于好奇。有些青少年對金錢缺乏必要的概念,而他也不懂些錢會用作何處,“偷錢”在他們的概念當中,并不算是一個錯誤的行為,相反只是出于好奇而已。為了探尋究竟,孩子決定通過偷錢來去感受一下有了錢之后的生活,他看到別人花錢有快感后,他們也想體驗一番。
原因四:叛逆心理。有很多孩子正值青春期,非常叛逆,他們希望通過一些越軌的行為來彰顯自己的獨特性偷錢啊,大肆的花錢就成為了他們表彰自己獨特性的方式。青少年偷錢,認為這樣可以向父母彰顯自己的主張來證明自己已經成人的事實。
原因五:關心不夠。孩子渴望得到濃厚關心的意愿,往往是超乎大人想象的。有些孩子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提高父母對自己的興趣,最終選擇了偷錢的行為。尤其是孩子比較多,父母都工作回家比較晚的家庭,孩子會誤以為父母不怎么愛自己,變得沉默和焦躁。
便攜手機的發明,更是讓溝通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大人成天看手機,更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變得不安。如果不能通過好好說話解決問題,孩子就會有極端行為。
青少年偷錢該如何引導
第一、給孩子講明這件事情的錯誤之處
其實孩子也是通情理的,只要父母明細的給他講明這件事情真正錯在哪里,又會對自身造成什么樣的不良影響,孩子才會很快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很多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痛打一通,會讓孩子因此產生一些抵觸心理,家長只有讓孩子養成后果意識,才能夠杜絕下一次再犯此類的錯誤。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零花錢
有很多孩子之所以偷錢,更重要的是家長沒有給他充分的零花錢。但是這個零花錢的數目也要在自身的家庭情況。家長不必給他太多,也不必給他太少,足量即可,在給孩子零花錢的過程,家長也能夠讓他養成一定的金錢意識,讓他明白收納開支為何意。當然,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實踐活動,孩子從中可能會成長的更快。
第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比起苛刻孩子的零花錢,給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更為重要。若是孩子沒有正確的金錢觀,他們無論是在消費,還是在存錢的時候,就沒有適度的概念。要么揮霍無度,要么扣扣索索。無論哪一種,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不利的。只有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的錢該花在哪里、該怎么花。
青少年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怎么辦
將姿態放低:有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交流中,一般都是使用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給孩子的感受就是父母并不是真正地與自己溝通,而是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立場而已。家長的這種態度會讓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可以試著將姿態放低,用一種平等的態度和孩子交流,不要用命令的態度和孩子說話,孩子自然會原意跟父母交談。
結合孩子狀況溝通:家長除關心孩子的成績外,對孩子的其他表現也應予以關注。可以定期和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中表現如何,孩子上課是否專心,和同學之間相處是否和諧,對孩子全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多方面聽取孩子的意見:從多方面獲得孩子的資料,可以避免對孩子認識上的主觀臆斷,有助于發現自己忽視的問題。孩子最信賴的人是老師,最親密的人是孩子的伙伴,家長從老師和孩子的伙伴那里獲得信息是父母最佳的選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