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打罵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嗎?答案是否定的,打孩子從來不是好的教育方式,也肯定不是教育孩子的首選,如果孩子犯錯,家長只能想到打孩子來解決,那么說明家長教育的方式太過粗暴和單一。經常打罵孩子,就會讓孩子對打罵免疫了,而且內心積累了反抗的情緒。
一、打罵孩子有那些壞處?
1、孩子會越來越不認可自己。當父母對孩子大打出手的時候,大部分孩子的內心是極度恐懼的。孩子犯了錯誤,ta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但是如果孩子因為此而被打,那么TA的內心就容易否定自己:我做不到,我是一個壞孩子。
2、孩子心理不服,逆反心理在生長。父母打孩子,孩子之所以不敢反抗,主要是因為孩子還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那么孩子就會用身體上來反抗。
3、讓孩子缺乏規則意識。這就奇怪了,我們打罵孩子,或者嚴格對待孩子,難道不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起“什么時候做什么事”的規則意識嗎?那些不守規矩,只看臉色的孩子,就是這樣逐漸養成的。
4、會讓孩子謹小慎微,害怕犯錯。經常因為犯錯而挨打的孩子,會養成不敢犯錯的行為模式。驅動他們人生向前的動力,往往不是來自內心“想要往哪里去”,而是“哪里離恐懼更遠,我就往哪里去”。
5、會讓孩子無法控制情緒,喜努無常。一個家庭中,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就是這個家庭的情緒處理模式。情緒不穩定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也容易變得喜怒無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二、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以理服人,讓還在回顧事情的經過,進行反思。
孩子做錯了事,首先ta可能內心就難受。這個時候家長先要察覺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等孩子平靜下來后,我們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整個過程,讓孩子反思如何避免下次再出現類似的事情。如果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必須通過打才能增強孩子的記憶,那么大人也要跟孩子說清楚懲罰的意義。
2、讓孩子有高自尊,給孩子信任,這樣的正向引導更有效。
做錯事的孩子,有些是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這是一種錯誤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無法覺察到。如果孩子調皮搗蛋,那么大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不夠投入,或者是生活中沒有給孩子建立足夠的規則意識。
3、給孩子找一些榜樣,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個壞孩子。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犯錯,關鍵在于自己是否愿意改正。搜集一些身邊的例子或者電影、書籍上的例子,給孩子說一說,孩子會愿意做出改變。
4、少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表揚認同的是外在,是結果,可能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鼓勵認同的是內在,是過程,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所以我們可以運用鼓勵四原則(覺察、具體、真實、內在)對孩子進行多多鼓勵,鼓勵孩子哪個地方做得對,加深孩子的正確印象。其實家長往往關注的都是孩子的缺點,我們轉換關注點,多去觀察孩子的優點。因為關注點在哪里,結果就在哪里。
5、寬容孩子犯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大人還有犯錯的時候,何況是孩子,所以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是只有打、罵、罰的解決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