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很多家長信奉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父母,也會學著將這樣的教育方式施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打罵孩子的行為已經逐漸被否認和淘汰,那么孩子幾歲開始不能打了呢?
孩子幾歲開始不能打了
六歲后的孩子也不能打,因為此時孩子性格已經基本定型,心智趨于成熟,且自尊心較強,渴望被認同和尊重。如果六歲后家長總動不動打孩子,會讓孩子認為爸媽不愛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都是自己太差勁才不被爸媽喜歡的,進而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對世界的探索能力。
其實我認為無論那個階段的孩子,都不應該采用“棍棒式教育”,為了讓各位家長及時的做出改變,有必要認識一下經常打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一:經常被父母毆打和責罵的孩子會和父母疏遠,因為他們害怕被毆打。不管父母是對是錯,他們都會服從父母。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變得自卑和懦弱。在感情方面,也會和父母逐漸疏遠。
危害二:父母經常打罵他們的孩子,使他們感到孤獨和無助,孩子會顯得自卑和懷疑自己的能力,也不會和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
危害三: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在脾氣方面還容易養成暴躁,煩躁的性格。由于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形成一種錯覺,認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暴力的方式來得到解決。所以,孩子會慢慢養成脾氣暴躁,經常會牢騷滿腹。
危害四: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開始說謊欺騙家長,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皮肉之苦。可是孩子說的謊話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后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
1、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2、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并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3、家庭教育要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
4、如果孩子與大人吵架賭氣,無論誰有理,大人都要主動與他們和解。成年人還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對孩子,該道歉該認錯要及時進行。如果家長知錯不改或不認,覺得在孩子面前認錯是丟臉,也會讓孩子學得固執己見。
5、談話是父母和孩子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談話。談話的時機要合適,談話的話題要對孩子有益、有趣。在談話之前,父母要誘導孩子自由地傾吐心聲,然后把高于孩子的意見作為禮物回饋給孩子。通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孩子得到了教育和啟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