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求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過程。就好比高中學生自身存在畏難情緒,那家長就需要去了解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而不是不管不顧,直接讓孩子自由生長,這樣很難得到較好的結果。
高中學生如何克服畏難情緒
首先,家長可以告訴學生要知不足而后改之,以不變應萬變。
當高中孩子復習了很長時間,做了很多題目,看到還有很多題目不會做,但是看到答案后,似乎認為自己會做了,以此判斷自己懂了這道題目,而實際上沒有懂題目本身,只是懂了答案。
對于這種現象要迅速改正,要嘗試不同的解題方法做同一樣的題目,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才能真正解決自身存在的畏難情緒。
其次,上高中前預習新課不要太深入,將各科內容大致了解一下就行。
如果學的太深入,預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就會越多,反而會增加自己的焦慮。因為預習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會將高一一個學期的課程預習完,更需要對高中課程知識框架、學習目標等方面有一個了解,為自己進入高中課程學習做準備。
何況正式開學之后,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的去學習,到時再深入的學習會更好。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提前規劃,可以避免自己陷入盲目的狀態,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就會有克服困難的信心,也就能夠克服自己存在的畏難情緒了。
最后,家長需要及時疏導孩子情緒。
家長可以通過老師、家校通與高中學生溝通,學習上有什么困難和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或者是同學之間的相互比拼給孩子帶來了壓力,又或者是孩子階段性考試成績不理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心情。
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引發孩子情緒急躁不安。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疏導,讓孩子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以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
高中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有哪些原因
1、學生性格內向,不愛交流。
臨危不懼的前提是對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孩子曾經歷過這樣的問題。我們常常說,只有經歷了,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孩子也是如此,生活中,缺乏實踐經驗,見識少了,對未知的東西就會越害怕,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
2、家長常以“笨”、“傻”形容孩子,讓孩子自我認知偏失。
也許孩子本身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理解慢,不愛思考,但孩子平時古靈精怪,并不笨,只是家長的話常常縈繞在孩子耳邊,讓孩子失去了正確的自我認知。同時,孩子發現這樣的方式還可以逃避作業,所以對“自己笨”的事實也就欣然接受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