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近和信任的人,如果孩子從小就得不到父母關愛,那么他們的心理必然會受到傷害,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也會有一定的缺陷。因此,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
從小得不到父母關愛的人會怎么樣
1、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
童年是建立孩子性格的重要時期,這時候家長對他們一點一滴的問題,都會在他們眼里放大。雖然媽媽也會關心孩子,但若是少了爸爸,就是缺了一塊角,看似完美無缺,實則漏風。在孩子需要陪伴的童年,得不到父母關愛,孩子長大之后就會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
2、處理不好人際關系
因為從小得不到父母關愛而缺乏安全感,也會導致孩子長大后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他會很害怕自己會說錯話,或是辦錯事得罪別人。對自己的行為畏手畏腳,過于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總是獨來獨往,融入不了集體中。
3、責任感缺失
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關愛,體會不到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長大以后對于責任感也是沒有意識的。這樣的孩子遇事容易逃避,容易犯錯卻不曾勇于承認錯誤,會遭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擠,被孤立的可能性很大,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4、導致孩子自卑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自卑是在成長過程中在社會環境中和學校環境中形成的。實際上,自卑的火苗是從原生家庭開始的。父母如果不關心的孩子,孩子則會有這樣的心理:“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我是不是因為太差勁了他們才不愿意關心我”,這就導致了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
5、遇到挫折很難應對
父母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在孩子的心中,父母都是無所不能、頂天立地的“超人”,所以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從小就不害怕遇到挫折。因為在孩子心里有一個想法,如果遇到了沒辦法解決的挫折時,就可以向父母需求幫助,這會讓孩子從小就有足夠多的面對挫折的經驗。
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關愛該怎么補救
1、花更多時間去陪孩子成長
每天抽出一些陪孩子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子關系,比如說培孩子玩積木,在堆積積木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孩子的集中力和注意力。這種陪伴孩子的時光,孩子會覺得很有意義,而且也會記在腦海里,就算長大了還會回憶起來跟父母一起玩游戲的快樂時光。
2、給予孩子指導
童年的孩子還需要成年人的指導,讓他們感到有方向,有安全感。成年人得當的指導,可以充分的調動孩子的潛能,讓他們懂規則,守規則。同時,讓他們有自信,把能量用在發展興趣,愛好和學習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