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原生家庭的環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家庭是孩子成長學習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模仿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平時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引導作用。所以,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環境。
原生家庭不好的表現
1、人際關系不好
人際關系是檢驗一個人性格的最好方式,無論一個人主觀上怎么樣評價自己、認知自己,他所和別人建立的關系會說明一切。
孩子的性格問題是在原生家庭這個關系中形成的,這個問題的表現,也是表現在和別人的關系里,那如果要改變這種性格就需要去建立新的關系,在新的、和以往不同的關系里,去松動自己舊有的性格。
2、容易憤怒
基本上所有負面情緒的背后都是恐懼,憤怒的背后也是恐懼,一個人容易憤怒,本質上是他沒有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基本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關。
容易憤怒的人往往缺乏耐心,比較容易著急,這說明他的自我無法涵容自己和別人的情緒,這和最開始的時候,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和方式有關。
3、容易抱怨別人
喜歡抱怨,是人格弱小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幸和失敗都是別人有意為之的,所以喜歡抱怨的人,往往有一個受害者思維。容易抱怨別人的人,缺乏自我選擇,自我負責的能力,無法獨立面對事情的結果,抱怨就是來給自己免責,這是人格弱小的表現。
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1、討好型人格
孩子成長在原生家庭不好的環境中,他們總是會委屈自己,來獲得別人的認可。他們總是太顧及他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最后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2、脾氣暴躁
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在強者面前討好,但又在弱者面前脾氣暴躁,非常沒有耐心。他們早年在父母的情緒暴力當中長大,內心非常壓抑,長大成人后,也會學得像父母那樣脾氣暴躁,很難控制住情緒。
3、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
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小時候不被父母關注,或者每次表達自己的需求時,父母總說孩子不懂事。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愿意給父母表達自己,習慣了小心翼翼,壓抑自己,什么事都憋在心里。
4、悲觀態度
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貶低諷刺,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好,變得非常悲觀敏感,不相信人生的美好。經常覺得人生沒有什么意思,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以一種逃避的心態來面對。
5、人際關系差
小時候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往往缺少社交能力技巧或不敢、不喜歡社交不敢,總是把自己孤立于他人之外,身邊幾乎沒有什么朋友。更本質的原因,是孩子受過傷害,不愿意把心門打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