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父母自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很負責,但卻不知孩子對父母充滿了怨氣。如果沒有及時改變,那等到以后就會發現孩子已經不愛父母了。所以我們就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以及具體原因,再去進行改正。
孩子不愛父母的十個表現
1、不愿與父母共同出現在公眾場合
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接送自己,不喜歡父母去自己學校,不想跟父母共同出現在公眾場合時,就證明孩子已經是打心底里嫌棄自己的父母了。
有的是嫌棄父母的容貌和形態;有的是嫌棄父母從事的職業;有的是嫌棄父母不會說話。表面上看,確實是孩子的虛榮心在作祟,但從根本上看,還是父母的教育缺陷問題,不矯正的話,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也是孩子不愛父母的的表現之一。
2、回避父母給予的愛護
這類孩子在父母離開后沒有出現緊張或擔憂,回到父母的身邊時,他們也不去關心,或者只是短暫地再走一走,表現出忽視和逃避行為。而這樣的孩子在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父母的安慰方面沒有什么區別。
3、對父母很不尊重,直呼父母的大名
因為很多家庭都喜歡慣著孩子,對孩子過于溺愛,從來不批評孩子,不教他們禮數。造成孩子盲目自大,覺得自己是中心,父母理所應當要聽他們的話,不會尊重父母,其中就體現在直呼父母的姓名上。
如果發現孩子開始學著直呼自己的姓名了,一定要及時組織,馬上批評孩子,讓孩子長記性,否則這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目中無人,不會尊重。甚至孩子長大之后也不愛父母,那也就不會孝順,一直啃老。
孩子不愛父母的原因
1、對孩子采取命令式教育
命令式教育是現在家長獨有的方式。自古以來,都是以“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思想,來教育孩子,這也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教育方式。
這種方式在過去可能還被孩子接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教育方式對當代孩子來說,有點兒不太合適。所以說,家長們也要,隨著時代的變革,教育方式也要隨之變化。
2、父母堅持自己永遠是對的
有些父母過于自信,堅信自己的想法永遠是對的,都是“為了你好”。但是別忘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們不可能都是對的,而且時代在變化,孩子的視野和父母的時代不一樣了,不能一味用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孩子。
所以要注意聆聽孩子而不是指手畫腳,有不同意見時保持冷靜,對大孩子只提出參考意見不要強迫。
3、替孩子做決定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習慣了替孩子做決定,比如說吃什么或穿什么。但孩子一旦進入幼兒期他們就開始要求獨立,自己做決定。
這時家長就要學會給孩子機會觀察他們的決定,對大孩子更是要尊重他們的決定;反之,孩子不僅不能很好的成長,也會有不愛父母的情況出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