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很多家庭還是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在生活中這個孩子就成了全家人的中心,傾注全部的心血去教育,從小他們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是讓孩子無法適應實際生活,畢竟進入社會中沒有人會像父母那樣無限的包容他。
溺愛長大的孩子的下場
1、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誰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辦,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變得懶散,偶爾做一點事也是丟三拉四,更沒有紀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紀律,他可以不聽別人的,別人卻必須聽他的,將來在社會上勢必難于立足。
2、孩子在家幾乎都是好吃好喝好玩,好事都可讓孩子先來,長期如此,孩子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會對玩具、吃的等東西不與他人分享,長大一些就是書籍、物品覺得應該是自己的,別人的也是自己的,自己的別人不能碰,這樣自私自利的性格在人際交往中也會被別人排擠。
3、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給予無條件滿足時,孩子內心是沒有感恩的,認為是理所當然。當父母停止供給時,孩子的脾氣會隨著內心的煩躁爆發出來。終于有一天再也滿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就會怪責父母,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父母拳腳相加。
4、在比較小的時候,會做一些很過分的事情,但是父母總覺得是小孩子還小不懂事。造成了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心理,這樣做是對的。爸爸媽媽也沒有罵我啊,所以就會讓孩子長大后根本不懂得禮貌是什么!
5、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獨立生活,缺乏基本的為人處世的能力,長大后難以取得事業的成功,甚至喪失基本的工作能力和謀生能力,不得不淪為“啃老族”,依靠父母的接濟生活。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怎么教育
建議家庭進行內部溝通,明確孩子教育問題的規則,保證態度一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家口徑一致,不能因為孩子撒嬌就求情。
家長要在生活中不斷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比如背書包,自己背著累,那爺爺奶奶背的時候累不累呢?好吃的東西是不是別人也愛吃呢?當孩子在做換位思考的時候,家長要適度表揚,讓他認識到與別人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長此以往就可以養成與他人共處的良好習慣。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賞罰分明,小錯小罰,大錯大罰,孩子就會知道犯錯誤的嚴重性,做事更懂得收斂。對孩子只有溺愛,做錯事沒有嚴懲,孩子持寵而嬌就是教育不到位的表現。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來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父母溺愛孩子的表現
1、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2、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3、孩子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