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本,啟蒙教育相對來說是很重要的,但很少有家長能重視起來。因此,當孩子上到小學出現的各種問題,家長都不能很好的解決。畢竟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定不能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引導。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
一、心理的影響。
例如,當父母脾氣暴躁時,他們往往會在家里發泄不滿。久而久之,包括孩子在內的每一個家庭成員的信念都會喪失殆盡,以至于孩子常常有一種迷茫和無助的感覺,形成不良心理。如果父母對他們采取溫暖、溫柔和尊重的態度,也可以引導小學生在交往中有這種良好的心理。
二、習慣的影響。
孩子長時間的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久而久之也就在這種環境中形成自己的性格和習慣,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會影響到孩子。例如家長每天養成整潔的習慣,小學生也會模仿并適應整潔的習慣,這樣無意間對他有一個每天的養成教育。
三、交往的影響。
什么樣的孩子有什么樣的朋友,孩子因為受到家長的影響,也會把這種習慣和認知帶到生活中去,所以也會決定自己的朋友選擇和環境選擇。
四、未來的影響。
小學生的性格形成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雖然在學校可以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如果家庭教育不理想,孩子在學校也會走彎路,比別人多走一點。所以如果成功了,可以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性格。如果不成功,他們可能會損失很多,這也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
1、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小學生的美好情操。
2、進行一些實際鍛煉。實際鍛煉這個內容可以說是非常廣泛的,比如說鍛煉身體或者是獨自做作業,像這樣的一系列事情都可以被稱為實際鍛煉。而且在鍛煉的時候,家長要運用家庭教育讓孩子明確這個意義是什么。并且要給予孩子相對應的鼓勵,這樣就能夠讓孩子去克服一些困難,而且能夠堅持到底。
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1、協調性,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是迅速的,但又是非常協調的。即年齡越小,身心行為越一致;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學生發生了什么回家了就會給父母說什么,知道什么就會去做什么。
小學生的身形、體制機能、特別是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與嬰兒和少年期相比相當均勻和平衡。因此,小學生被稱為“潛伏期”,即小學生在這個階段身心各個方面平穩發展。
2、開放性,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內心世界不復雜,自控能力尚未得到發展,因此他們心理活動顯得純真、坦率,喜怒哀樂常溢于言表。也就是小學生可以通過外在行為能夠表現出來情緒情感。比如他們開心的時候就會哈哈大笑,難過的時候就會嚎啕大哭。
3、可塑性,小學生的心理活動正在處于由不成熟的嬰兒時期,向成熟的青少年時期發展的過渡階段,雖然他們的智力水平、個性特點、品德和社會性等方面都快速發展,但尚不穩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