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引導,現實生活中很多犯下錯誤的孩子往往都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這其中就包含一些,為了生計而外出務工的家長,但是卻沒有辦法陪在孩子身邊,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孩子哪個年齡段最需要父母陪伴
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齡段是2-7歲。然而,現實中不少父母認為整天被孩子纏著很煩、親子活動很無聊等,把對孩子的陪伴當成一種負擔。其實,父母與孩子真正親近的階段只有孩子的嬰兒時期,當孩子開始學走路、說話時,就是為了能離開父母去看更大的世界。
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會變得怎么樣呢?
1、孩子在與朋友交往的時候,如果真的遇到了真心朋友。他很在乎這個朋友,但是缺乏父母關愛的他,不知道怎么表達對這份友誼的珍惜。一旦友情遇到了問題,他礙于臉面,好心辦成了壞事,可也有自己的小脾氣,不愿意與對方解釋,矛盾越來越多,只會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2、缺少家長陪伴的孩子,往往會十分的害怕碰到外人,當外人慢慢的走進他時,就會表現出一種非常畏懼的神情,去刻意的做出躲避的行為。
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經常不在身邊,孩子缺少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會比較沒有規矩,做事沒有任何規則感,經常會做出一些破壞規則的行為,而且孩子的自制力會很差,平時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符合正常規則要求的行為。
4、出現孩子疏遠家長的情況,孩子其實最單純,只要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就會喜歡你,若孩子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那么就會出現陌生的情況,甚至有時候寧愿自己玩也不愿意和父母玩,有時候寧可自己看電視也不愿意和父母聊天,不愿意理父母的情況,這有時候會讓父母有些心酸。
家長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首先,在和小孩待在一起的時候,不要只顧著盯著手機,這會讓他們感覺到疏遠感和缺乏安全感,這種做法是低質量陪伴的一種。在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時候可以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來做一些類似于散步的讓人放松的活動,途中可以跟小孩聊聊天之類的,增進彼此的親近感。
其次家長和小孩交談時要經常保持微笑,對于小孩來說,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對自己感情的表現,因此保持微笑能讓小孩覺得家長的親切。
然后要做到說到做到,贏得信任,很多人覺得小孩子還不太懂事,偶爾哄騙一下他們并無大礙,其實不然,小孩子的心靈比家長想象的敏感多。家長對答應他的事說到做到,他會覺得家長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
最后高質量的陪伴取決于父母要懂孩子、懂教育。懂孩子,就是要了解孩子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要研究和思考孩子成長路上遇見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陪伴孩子中,做到高質量的陪伴,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