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平時不僅要忙于工作、應酬,壓力很大,在孩子犯錯后,很難有父母做到冷靜下來講道理,身體上的疲憊讓他不想說太多話。因此家長可能就不理孩子,任由事態(tài)的發(fā)展,久而久之,并不利于親子關(guān)系的發(fā)展。
不理孩子是一種懲罰嗎
不理孩子是一種懲罰,這個做法根本不是正向教育,而是妥妥的對孩子的冷暴力。孩子是依附于父母而生存的,包括情感,生活等。可能當時他會迫于這些方面會低頭向你認錯,或有所收斂和改變。但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他根本就不是心甘情愿折服于你的。
孩子做錯事,父母采用冷漠相對的方式,讓他主動求饒。這種處理從結(jié)果上,孩子雖然“知錯了”,但是過程上,是對孩子精神進行的一種捶殘,也是一種更隱秘的冷暴力行為。
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需要停止這種行為。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改正錯誤,首先就要找到孩子犯錯誤的原因,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辦法改正自己的錯誤,孩子犯錯誤率就越來越大。家長一定要幫孩子找出他的缺點,否則他就會被其他的朋友孤立,會受到很多的懲罰。
當孩子犯錯或者不聽話時,什么懲罰方式才最有效果呢?
1、沒收心愛物
當孩子亂丟東西、不愛整理自己玩具時,家長可以暫扣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作為懲罰。如:告訴孩子不能亂丟玩具,玩好玩具要整理,如果孩子在父母的一再要求下還是不改正,家長可以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暫時扣起來,告訴他這是對亂丟東西、不整理玩具的懲罰。
2、面壁思過
當孩子犯錯時,讓他面壁思過,可以是站或坐,懲罰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懲罰自己。如:“想想打小朋友對不對”、“以后遇到這種事會請該怎么解決”等。家長準備看好時間,每次懲罰不能超過15分鐘。處罰的地點可以設置在比較偏僻的地方,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
3、取消特權(quán)
家長可收走孩子享受的某種獎勵和特權(quán)懲罰孩子,可以根據(jù)孩子近期的喜好選擇。如:不能參加某項活動,不能看電視,不能玩游戲等。在懲罰前,給孩子說清楚,為什么懲罰,懲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過程。
家長錯誤懲罰孩子的后果
1、影響親子關(guān)系。在家長錯誤懲罰過孩子之后,他會感到害怕。此時,他們就會下意識地回避家長,減少與家長的接觸。如果家長一直對孩子采取錯誤的教育方式,那么害怕的情緒會一直縈繞在孩子的心底,揮之不去。長此以往,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會產(chǎn)生隔閡,進而影響家長與孩子的關(guān)系。
2、讓孩子變得消沉。孩子是需要安慰的。當孩子做錯事情以后,他們的心里是恐懼的,是無措的。此時,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教育更不是指責打罵,而是安慰。
孩子做錯事情本來就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再加以指責,就會加深孩子的自我懷疑。這樣就會使孩子陷入負面情緒之中,不可自拔。
3、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孩子做錯事情之后,他們的負面情緒就會激增,會感到暴躁煩悶。他們現(xiàn)在就如同一堆干柴,只要有一個火星就會引起沖天大火。父母如果進行錯誤的懲罰方式教育孩子,可能就是這一粒火星。稍有不慎,就可能牽動孩子的負面情緒,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