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良好美德,從小父母、學校、社會都教導孩子學會珍惜資源,不要浪費。家長看到孩子不珍惜東西時,應該及時制止孩子,教導孩子學會珍惜,如果孩子依然浪費事物,家長就要運用懲罰手段,讓孩子學會珍惜。
孩子不珍惜東西該如何處罰
1、減少零食。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浪費食物,家長可以適當減少孩子的零食,沒有零食吃,他們吃飯的時候就會就能多吃一點。讓孩子知道浪費食物是會受到懲罰的。
2、罰做家務。如果孩子不珍惜東西,把東西亂丟一地,那么家長可以懲罰孩子自己打掃干凈地面,讓他知道勞動的辛苦,養(yǎng)成愛干凈的習慣。注意不要讓孩子做超出他們能力的工作。
3、罰寫字。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珍惜是一種浪費,家長可以懲罰孩子寫字,讓孩子寫幾遍“我以后再也不浪費東西了”。給孩子時間來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4、減少零花錢。如果孩子是浪費自己零花錢買來的東西,經(jīng)常買了就扔,之后再向父母要。那么家長就要適當減少一些零花錢,讓孩子意識到浪費錢財是不行的。
5、規(guī)勸孩子。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要懲罰,孩子不珍惜東西,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適當懲罰孩子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但更正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浪費的行為是錯誤的。所以,家長要規(guī)勸孩子學會珍惜,珍惜自己的一切物品,知道這些東西來之不易,可能別人都沒有。
怎樣培養(yǎng)孩子愛惜東西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如果父母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奢侈浪費,那么孩子也會像父母那樣,覺得一切都來得容易,不懂得珍惜;如果父母平時很節(jié)約,那么,孩子也會以父母為學習的榜樣的。
對待孩子的物質(zhì)條件,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奢華,也不要過度節(jié)儉,讓孩子感到窘迫。要適合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父母要教孩子學會珍惜物品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孩子都會背的詩,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這句詩。我們吃的、用的東西,都是人們用心血和汗水制造出來的,隨便浪費,是不尊重別人勞動的表現(xiàn)。
例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平時吃的飯,從播種開始,一直到做成米飯,需要經(jīng)過很多工序的,如果他不珍惜,就是不尊重農(nóng)民,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如果有條件,父母還可以農(nóng)忙時節(jié)帶孩子到農(nóng)村看一看,讓他參與勞動,體會一下農(nóng)民的辛苦。
在食物方面,父母要讓孩子養(yǎng)成吃多少拿多少的習慣。有的父母會吃孩子出不下的東西,覺得這樣就不算浪費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會令孩子覺得“反正自己不吃完,父母也會吃”的錯誤觀念。這不僅會令孩子不懂得珍惜食物,還會養(yǎng)成不懂體貼父母的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