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對于物質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漸豐富,但是孩子沒有收入來源,很多時候也不愿意向父母提出要求,因此當在學校看到別人的東西而感興趣的時候,就有可能會滋生出孩子偷東西的行為。
小孩在學校偷東西了家長怎么處理
1、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去拿,拿了就叫“偷”。如果想看看,可以先問問東西的主人,能不能借給你看看。如果你特別想要,可以告訴我,只要合理,我會考慮給你買。
2、父母的價值觀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孩子尚小,對自己行為的對錯還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當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時候,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3、孩子明白“偷拿”行為是錯誤的之后,還有一步不能少。就是要將他人的物品歸還,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去歸還,也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做。之所以要做到這一點,是形成孩子內在的羞恥心,能更深刻的體會到這種行為的錯誤,降低第二次出現的幾率。
4、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為,家長不要急于給孩子貼上標簽,這樣只會讓孩子朝著標簽的方向發展,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引導,并且幫助孩子去克服某種心理上的障礙,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孩在學校偷東西的原因
當學生感到自己不被老師、同學所重視時便產生這種心理,妒忌心理,采取貶低、誹謗甚至報復的手段以求心理上的慰藉;捉弄心理,出于捉弄別人的心態,會做出一些偷盜的行為。
如果家長總是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給別人,強迫孩子分享的話,這就會讓孩子的物權意識沒有及時的生成,這會導致孩子覺得我喜歡的東西別人想要就拿,那別人喜歡的東西我想要我也要拿。所以他去偷拿同學的東西的時候,他內心里面并不覺得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只是覺得我需要我就要拿。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認為小小年齡就會學會攀比,所以對他們的要求嚴詞拒絕,一概不給以滿足。長此以往使孩子在家庭中感覺不到父母的疼愛而失望,很可能導致孩子偷錢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從別的地方去拿一個回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