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更聽話,就會采用恐嚇式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讓人生氣并且煩惱。所以家長認為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能讓他更加懂事,其實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很大影響。那么恐嚇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都有哪些呢?
恐嚇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恐嚇式教育不是利器,其后果不堪設想。經常性的對孩子的嚇唬,容易讓他形成膽怯懦弱的個性,甚至會讓孩子發(fā)生心理障礙問題,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不利于他的身心發(fā)展。
孩子會莫名的出現(xiàn)恐慌、恐懼、緊張,時間一長,長期處于恐懼中的孩子,情緒就會更加容易出現(xiàn)焦慮。而這樣的孩子容易沉默寡言,性格較內向,甚至會出現(xiàn)沖動,易怒的性格,嚇唬會創(chuàng)傷他幼小的心靈,這些其實對孩子都是的莫大傷害。
家長教育孩子真正的目標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害怕,而是想讓他意識到行為的錯誤,走向正確的道路,而用言語“恐嚇”的方式是萬萬不可行的。
家長完全可以試試用正面的承諾取代負面的言語威脅,比如,把“你不聽話、不做作業(yè)我就不要你了”換成“聽話,做完作業(yè)就讓你出去玩一會兒”。
由此可見,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最好的方式是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和坦誠相待。細心觀察孩子害怕什么,設法從心理上消除他們的恐懼感,克服緊張情緒,再去引導會更好。簡單粗暴的方式不能讓孩子改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還是耐心教導。
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1、培養(yǎng)興趣
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深奧的知識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要開拓小孩的智力,培他的想象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這些都是為以后的學習做鋪墊的。所以家長要從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著手,這個時間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來,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2、良好的溝通
孩子犯錯之后,家長不要打罵,要試著和他溝通,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交流的時候家長要放低心態(tài),要把自己想象成小孩,這樣和他交流的時候,你們之間就沒有代溝,溝通起來就很好,你說的話孩子也會很容易理解,能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下次就不會犯錯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