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這個年紀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已經進入了高中階段,我們都知道在這兒時期孩子的壓力是非常的大的,并且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內心也比較的敏感多疑,有時候孩子遇到一些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事,就很容易鉆牛角尖,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那么對于16歲孩子心理有問題咋辦呢?
16歲孩子心理有問題咋辦
1、認同尊重
自我意識的覺醒使得青春期的孩子迫切渴望別人來認同他,有些家長喜歡跟蹤孩子、偷聽孩子的電話、翻看孩子的日記,雖然本意是關心孩子,但這種行為卻觸犯了孩子的隱私權,孩子當然要抗議。孩子雖然是父母所生所養,但他們絕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他們也有尊嚴。所以,家長們要像對待獨立的大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2、轉移注意力
當青春期孩子日常情緒極度高漲或低落時,可以找自己喜歡做的事分散注意力,例如與父母鬧別扭了,盡量不要與父母當面發生沖突,也不要因為此事心情低落,可以走出去與同學一起玩,像籃球、足球等。
3、尊重隱私
很多家長都有偷看孩子日記本的習慣,這是相當錯誤的做法。畢竟孩子這個年紀,已經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隱私,父母想窺探孩子心理,不能采取這種錯誤的方式,結果適得其反。
4、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父母要用對待青年、成人的態度,來引導青少年明確自己準青年的身份,對孩子要因勢利導,少使用限制手段,在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見,讓孩子有足夠的機會去作決定,并讓他們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16歲孩子心理有問題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會忽視掉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
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升學,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及社會行為規范等會忽視掉,當家長的高期望值和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的時候,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憂郁、疑慮等心理問題,容易造成孩子高分低能或者是心理不健全。
2、父母的忙碌,對孩子缺少關心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這話實不欺我。在父母跟前長大的孩子,會和父母有不少的話題,他們能明顯的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給他們的安全感,會讓他們敢于去表現自己。
但如果家長比較忙碌,孩子更多的是跟著老人生活,那么孩子對父母的分享欲會大幅度降低,有什么煩心事也不會和父母分享,然后遇到問題,不會想著去求助,就自己琢磨,解決不了,挫敗感會充斥孩子的內心,造成情緒崩潰,此時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