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抱著“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在孩子犯錯或者是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又打又罵,但是有時候家長的這種行為也會導致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那么經常挨罵的孩子心理會有哪些變化呢?
經常挨罵的孩子心理
1、性格懦弱、自卑
如果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心底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從而就會疏遠父母甚至對他們產生一種恐懼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唯命是從,精神壓抑,自悲感強,所以將來在學習上也會很被動。
2、經常撒謊,不愿意和父母坦白
有些父母,孩子一犯錯就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很多時候,孩子為了避免打罵和皮肉之苦,就不愿意對父母說真話。通過撒謊來隱藏自己的過錯,因為一旦被父母發現,極有可能被打罵的更慘。如此循環,孩子更不敢說實話,如此下來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
3、心理孤獨
因為經常挨罵,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的危險;他們自暴自棄,會嫌棄本身的能力,不肯與人交往;從而導致孤僻、靜默的性格。此外,如果被家長發現,有可能罵的更狠、打得更重,下一次孩子就更不敢說真話;這會造成惡性輪回,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孩子
1、適當獎勵與懲罰
當孩子做了正確的值得表揚的事情時,家長應給予表揚與獎勵,鼓勵其繼續堅持。當孩子做了不正確的事情時,家長應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批評指正,嚴重時可適當小小地懲罰孩子。不能只有獎勵沒有懲罰,不然很容易陷入溺愛孩子的情況。
2、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3、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