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都知道當孩子進入中學時期,意味著孩子要進入人生的青春期,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未來充滿了幻想和渴望,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擺脫了管束之后,變的不自律,那么中學生不自律的表現有哪些呢?
中學生不自律的表現
1、磨蹭
比如刷牙洗臉,明明是用5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卻磨磨蹭蹭的10分鐘都還沒搞好,到了廁所又在那里玩玩牙刷,又在那里弄弄牙膏,洗臉的時候還神游太虛。磨蹭的孩子也是自律能力差的表現。
2、坐不住板凳
無論他們在學校聽課還是在家中寫作業,他們總會表現的坐不住板凳,心不能沉下來。上課時他們會不停的開小差,手里擺弄東西,眼神游離,就是不能集中到老師的課堂上。
而當他們回家寫作業是他們也是同樣的情況,身體是坐在書桌前寫作業,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緒飛走。
3、需要別人的干預才能完成某些任務
讓我們以家庭作業為例:自律能力強的中學生會很好地分配時間,并且可以在沒有父母提示的情況下自發地完成家庭作業。
對于自律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他們總是需要父母在做功課時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他們。這表明他們沒有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他人的干預和幫助才能完成任務。
中學生不自律怎么辦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自律往往表現在其處事的時候投入的高度的專注力,而這樣的狀態的維持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的維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外界的頻繁打擾。
所以,平常在孩子認真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不要習慣性地打斷孩子,或者在一旁看電視、玩手機等等。否則就會致使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無法做到全心全意地集中精力在學習上。
2、幫助孩子設立合理目標
如果孩子覺得目標太難,他會很難堅持。你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在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一個孩子努努力就能夠得著的目標。
比如,孩子每天做不到看1小時的書,你可以允許孩子第一周讀20分鐘的書,等孩子適應了以后,再做調整。
3、給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空間
只有讓孩子有了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進去,從而做到堅持,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和選擇另自己滿意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什么都要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和意圖來辦,這是不對的,這只會讓孩子孩子抵觸父母,從而不想要去堅持。所以,對于孩子來說,是要在孩子錯誤的時候及時糾正。
同時也要不要過多的干預孩子的成長,家長只是孩子的引路人,很多路都需要孩子獨自去完成和探索。適時地對孩子放手,對父母,對孩子都有著不錯的效果,值得父母提倡和遵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