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很多的家長是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心理教育,那等孩子在六歲上小學時,家長就要給予孩子正確引導和教育了,教育方式不要簡單粗暴,不滿就對孩子進行打罵也是不行的,我們也要遵循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讓孩子以健康的身心發展,那么小孩的教育方法有什么呢?
小孩的教育方法
1、培養觀察提問的能力
家長可以教孩子學會看世界,就從衣食住行、花草樹木、磚瓦泥石等日常所見來培養還在的觀察能力,并能夠即時地對孩子的提問作出回應,比如孩子指天上的星星,爸媽就要立刻告訴他“星星”這一概念,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孩子再大些,觀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導他進行思考提問,刺激他認識世界的強烈欲求。
2、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正如有人所說的那樣:“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成長在一個期望很高,只有批評沒有夸獎的環境里的孩子很難得到自信;相對來說,一個積極夸獎、正面回饋的環境會激發孩子的自信。
3、家長先落實
無論家長給孩子定了什么樣的規矩,自己都應該以身作則,只有這樣孩子才更愿意去遵守制定的規則。如果家長都無法起到帶頭作用,那么孩子就會對所要制定的規則產生抗拒心理,不利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在孩子學習規矩的過程中,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更有利孩子的成長。
4、適當獎勵與懲罰
當小孩子做了正確的值得表揚的事情時,家長應給予表揚與獎勵,鼓勵其繼續堅持。當孩子做了不正確的事情時,家長應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批評指正,嚴重時可適當小小地懲罰孩子。不能只有獎勵沒有懲罰,不然很容易陷入溺愛孩子的情況。
5、不要采取過激的方法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