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到了十幾歲的年齡階段,就會變的特別的叛逆,經常性的頂撞父母,不再愿意聽從父母的安排,甚至是有的時候與父母發生沖突,會出現離家出走的現象,那么孩子為什么會有叛逆的心理呢?
孩子為什么會有叛逆的心理
1、期望值太高
望女成鳳,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共同心愿,但卻忽略孩子自身能力以及素質,從來不考慮孩子是否對此感興趣,提前給孩子規劃好各種補習班或特長班,結果只能適得其反,甚至會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目標,不能盲目的報各種補習班,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完成目標,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久而久之能提高自信心,同時也能有一定的成就感,更有信心去挑戰困難。
2、家長的忽視讓孩子失望
一些家長原本他們就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再加上孩子平時給他們制造更多的麻煩,使得他們并不喜歡和孩子進行過多的溝通。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因為家長的冷落而心灰意冷。他們想要尋求別人的關愛,便在學校或者是社會結交一些朋友,但是由于他們的年紀過小使得他們沒有一個恰當的是非觀念來辨別人群,常常因為過度相信別人而受到欺騙。
3、青春期心理特點的影響
其實,逆反心理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面對緊張的學業,升學的壓力和難以處理的人際關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進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動領域的逐漸擴大和交際圓的不斷拓寬,他們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威人了,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他們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樣受到尊重,自尊感明顯增強,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啰嗦,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4、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現
心理方面的不成熟是導致青少年叛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心理上青少年的成熟滯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認知發展中,由于閱歷和經驗方面的各種補助,認識是不牢固的、容易動搖的。
思維雖然說有獨立性、批判性,但是認知事物和問題的時候,由于不全面客觀而會出現偏激、片面、固執甚至極端化,把家長、教師的勸說、指點、提醒和督促都成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和約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做出違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