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急性子的家長遇到做事磨蹭的娃,往往能發(fā)生一些十分有趣的反應,但是家長們不能著急,更不能責罵孩子,這樣會導致孩子變得膽小不自信,做事缺乏動力更加磨嘰,那么對于拖拖拉拉的孩子應該怎么訓練呢?
對于拖拖拉拉的孩子應該怎么訓練
1、適當的懲罰
關愛孩子、給予孩子鼓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給予孩子必要的懲罰。如果說“孩子犯錯”是教育的良機,那么“適度懲罰”就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開始。從適當的懲罰或者事情本身帶來的可見后果,能直觀深刻地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幫助他們養(yǎng)成對行為負責的習慣。
2、讓孩子自己做決策
家長不必給孩子過多依靠,讓孩子自己拿主意,自己決策該干什么。因為拖拉磨蹭導致的不良影響,也要讓孩子自主承擔。慢慢的孩子學會了解其中的弊端,就不會再拖拉了。
3、讓孩子承擔磨蹭的后果
孩子沒有意識到磨蹭耽誤事兒的后果有多嚴重,所以不害怕,這時家長不妨試試在孩子磨蹭時選擇放任,比如早上賴床,那就讓他多賴會兒,吃飯磨蹭那就慢點吃,不要催促。等到孩子到幼兒園,看到所有的小朋友坐得整整齊齊時,他再進教室,心里一定會慌張、不好意思。
4、理解并接納孩子動作慢
因為每個人天生的氣質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動作快,雖然講效率但容易過于急躁,不講究完成的任務質量;有些孩子的動作雖慢但深思熟慮,完成的任務質量好。這兩種性格各有千秋,都有其優(yōu)、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差之分。所以要接納孩子的性格特點,理解并包容她。
5、制定規(guī)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guī)則讓孩子執(zhí)行,如果孩子繼續(xù)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6、讓孩子掌握時長的概念
有研究發(fā)現,孩子一般要到3歲之后,才會對時間有了模糊的認識,7歲時才會對時間有了清晰的認識。孩子掌管時間觀念的大腦區(qū)域是逐漸完善的,對時間的認知也是逐漸進步的,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更多感知時長的概念。
7、多鼓勵,少催促
一下子就讓孩子改掉拖拉的這個壞習慣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當孩子稍微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給予孩子一些鼓勵,適當的能引起孩子興趣的獎勵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催化劑,對待孩子家長們還是應該多鼓勵,少催促,催促的多了可能會導致適得其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