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幼兒時期,是孩子性格和認知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如果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就會對他們產生很深的依賴心,這種心態會持續很久。父母如果在此時缺少陪伴,錯過了這個時期,就會拉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他對父母也會很冷漠。那么孩子對父母冷漠無情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對父母冷漠無情形成原因
1、家庭關系不和睦
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總是讓孩子處在一個爭吵謾罵的環境中,他真的沒辦法如蓮花般的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長期生活在這種氛圍中,會讓孩子性格存在缺陷,嚴重缺乏安全感,由于長期被恐懼和緊張折磨,整個人很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這也是孩子對父母冷漠無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陪伴和關愛
很多父母一貫的想法是,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便是最好的愛,這種想法簡直大錯特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在陪伴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讓他感受到親情。
因為親情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情感之一,若兒時感受不到父母親情,長大之后孩子便很有可能情感淡漠,對父母、對親人缺乏感情。
3、孩子自身性格原因
有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對親人冷漠無情,其實和他們自己自身性格也有一定關系。因為不同人的性格,是有一定差異的,那么有的小孩天生比較內向,所以在家長看來,可能和別的活潑小孩子相比較,就顯得非常孤僻。
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就存在著問題,甚至有的小孩是因為對某件事情非常沉迷,所以在他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會表現的非常冷漠孤僻,讓家長誤以為小孩存在孤僻心理。
孩子對父母冷漠無情怎么教育
1、父母偶爾給孩子提出明確要求
可以跟孩子索要一些愛,講些小條件,這是習慣養成的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有在這種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永遠跟隨你的,但是也是有條件的,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孩子應該珍惜,學會感激。
例如:每天下班回來,可以要求孩子幫父母幫助拿下鞋;吃飯時,要求他幫助拿下碗;口渴了,要求孩子幫助倒杯水喝等等。只有孩子在做的過程中,才會體會到什么叫付出,學會感恩,讓他養成好習慣。
2、多進行家庭談話
家長要學會多跟孩子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有助于改善親子之間的關系。但在溝通時有兩點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第一就是要多換位思考;第二就是在跟孩子溝通中,多以朋友的身份跟他們溝通。
這樣可以減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感,更有助于拉近關系。如果有必要,家長可以專門設個時間作為家庭談話時間,這個時間段家長和孩子暢所欲言,交流這一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不知不覺中關系就會拉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