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直就有些孩子在還沒做事前就會說:媽媽,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其實這種畏難心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遍存在的,我們所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自信,讓孩子主動去嘗試,那么孩子有畏難心理怎么辦呢?
孩子有畏難心理怎么辦
1、改變視角看問題
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視角,多去留意并發現孩子“做到”的事情,并肯定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我自己的一個做法是,準備準備一個本子,叫做“寶貝了不起”,記錄下孩子的金光閃閃的自信時刻,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和孩子回顧他曾經做到的很好的行為。
2、在行動上為孩子賦能
孩子面臨困難或者挑戰,最終都需要解決問題。這時候,恰恰是父母可以引導有畏難心理的他們如何解決問題的好機會。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是3-4歲的孩子!讓他們嘗試著去想辦法,多用What,多用How來逐步引導,進行啟發式提問。
3、調整任務的難易度
給孩子布置任務的時候,要仔細觀察孩子,看到他的確經過努力還沒完成,甚至都有些沮喪了,那代表你出的任務太難了,我們就該給與支持了,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經歷挫折。如果孩子實在說不出方法,我們就引導他們描述一個小的目標,然后開始進行下一步,給孩子提示,把任務拆解成小步驟。
等孩子多練習幾次,熟悉了這個過程后,就可以自己做計劃,分解任務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盡量讓每一小步驟都在孩子最近發展區里邊,這樣孩子每次努力就能成功,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能建立起來了。
4、遵循孩子的意愿
不要總是強壓孩子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說明孩子已經開始有獨立性了,正是可以鍛煉孩子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但不要主導孩子。
對于孩子的要求合理對待,不能一票否決,也不能過分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喪失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避免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行,對自己沒有信心做好任何事情,而是讓孩子有一種放心大膽做的想法。
5、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比如,還是孩子害怕競爭這件事。鼓勵孩子再像上次一樣嘗試,看看能不能收獲一樣的結果,不管結果怎么樣,我們都會接受。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這時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堅定、自信的態度,孩子感覺很舒服,就能夠和自己的畏難情緒和解,雖然也會害怕,但也敢于去嘗試。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