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家長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陪伴,只關注了孩子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問題,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相關教育和引導。所以會導致有些孩子到了14歲左右,會出現一些叛逆行為,比如和其他孩子打架的現象,甚至嚴重的還會被老師叫到學校去處理。
不滿14歲孩子打架怎么處理
1、了解清楚情況
家長要了解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看孩子和對方有沒有受傷。如果事情比較嚴重的,可能會由學校的學生工作處來調查處理,而且孩子有可能還會受到處分。如果事情不是特別嚴重,只是孩子之間小打小鬧,家長就不必太擔心,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2、及時與老師溝通
不管孩子是不是在校園內與同學打架,家長都有必要和老師溝通,并協助處理此事。家長不要擔心家丑不可外揚,因為孩子年紀還小,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現象,老師都是可以理解的??梢哉埱罄蠋煹膸椭?,以后多關注孩子的變化,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3、嘗試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打架都是屬于沖突事件,雖然在家長看來比較難處理,但是孩子以后還會面對社會中更多的沖突,家長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去處理,而且對于不滿14歲孩子打架,并不像家長想象的這么嚴重,往往來的快去的也快,孩子之間有時候打完架,過兩天還是好朋友。
所以,當孩子與人打架后,只有讓孩子自己學會去處理,培養孩子獨立承擔一切的能力。只有讓孩子不斷地摸索出來與人相處的方法,成年之后才會與人建立恰當的互動關系。
4、告訴孩子“不惹事也不怕事”
如果錯不在孩子,那么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如何在危險時向他人求助,如何更加巧妙地躲避傷害。但是如果是孩子主動挑起的事端,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暴力是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的,適當地懲罰也是有效地規范孩子打架行為的方式。
當父母發現孩子打架時,最重要的是弄清狀況,不要盲目地貼標簽,推卸責任,或者是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打回去,理智地應對才能夠對孩子不良習慣的改善有幫助。
孩子打架的原因
原因1:缺乏社交技巧
很多孩子發生沖突最直接的處理方式就是打架,因為孩子年齡小不會處理社交關系。有時候孩子是想用拳頭樹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權威,要做小伙伴在中最厲害的。因為缺少社交技巧,不知道怎么與其他人相處,所以一切都會由著性子來。
原因2:缺乏關注
有些因為缺乏家長和老師的關注,所以會表現得調皮搗蛋惹是生非,似乎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在這些孩子看,惹同學生氣能夠引起別人的關注。但是,孩子之間的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難免會發生打架的現象。
原因3:自控能力差
導致一個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因素,是這個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控制水平(即自控力)偏弱。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自控力強的小朋友能夠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自然不會有什么攻擊行為。
但是一些自控力比較差的孩子,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更傾向于“暴力”的方式去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于是,打人就成了一個宣泄情緒的發泄口,所以才會出現不滿14歲孩子打架的情況。
如何幫助孩子與同伴友好交往
首先,與他人友好相處的前提是與自己融洽相處。家長能做的是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當孩子認可自己、重視自己時,就更容易融洽友好地與他人相處。因此家長在平時和孩子聊天時,應該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肯定他的每一點進步。
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和孩子統一戰線,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把問題原因歸結于他本身。
其次,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人際交往中大家想法不同、興趣不一致,是十分正常的。我們考慮別人感受的前提,是尊重自己的內心意愿。拒絕某個人的提議,不等于否定、排斥這個人,真誠地說“不”,不需要有負擔。對于自己不愿意做的,認為不合理、不正確的要求,可以禮貌委婉地拒絕別人,并給出理由。
最后,讓孩子不要委屈自己,一味地迎合、滿足別人,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展示真實的自己。如果真實的自己總是不被接納,那說明彼此不合適,不必強行做朋友。與其討好別人,不如經營好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向上,走自己想走的路,就會在適當的時機,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