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句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總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只要打就行了,只有打的多了孩子才會聽話。這個想法肯定是不對的,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難以磨滅的身心傷害,有些家長就因此想,那孩子不聽話偶爾打可以嗎?
孩子不聽話偶爾打可以嗎
孩子不聽話偶爾打一頓是不可以的,偶爾打孩子一頓可能孩子會因為被父母打了不服氣,想要證明給父母看,孩子會注意自己的言行,更懂得約束自己。但父母可能會因此產生錯覺,認為打孩子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從而延續對孩子的懲罰,只要孩子犯錯就打孩子。
有的家長可能第一次打孩子的時候是出于氣憤之下對孩子動手了,結果發現打完之后孩子反而能夠做的更好,以為孩子變化的原因就是家長打了孩子,之后每次都會對孩子動手,結果孩子表現反而越來越差。
為什么孩子不聽話偶爾打一頓不可取
1、會導致孩子的自信心降低
當家長發現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第一次把孩子打了一頓加上對孩子的批評教育會讓孩子心里產生勝負欲,想要努力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不再挨打,這種心理會激發孩子努力達成所想完成的目標,但可能會給家長推斷出一種錯誤結果,孩子不聽話打孩子就行,打完就有用。
家長如果因此產生這種心理,認為孩子不聽話了或是沒拿到好成績只要打一頓就好了,下次肯定能有所進步,孩子心理可能會因此產生麻木感,不論做成什么樣子都會被打,孩子會失去努力的動力,家長就算再打也沒用了。
而且不論孩子做成什么結果家長都會把孩子打一頓會導致孩子的自信心下降,不相信自己,認為自己就是什么都做不好,對孩子今后的人生都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打孩子,確實能夠對孩子產生震懾作用,讓他警醒起來,少犯錯誤。但是,頻繁地打孩子,孩子總是被強大的勢力壓迫著,提醒著他的失敗,對孩子來說自信心就會被挫傷,沒有動力去改正錯誤,家長打他就不會有用了。
2、孩子心里的愧疚感消失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犯錯,多一些耐心,跟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明白是錯在哪里了,一些小的錯誤家長寬和原諒了孩子,孩子自身也會有所反思,不再讓自己犯同樣的錯誤。且家長寬容孩子也會學習到家長的優點,成為一個寬容溫和的人。
但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對孩子動手,孩子可能會對家長產生懼怕感,甚至做錯了事不敢跟家長說或是欺騙家長,家長的體罰孩子會不再進行自我反思,孩子心理會覺得自己雖然做錯了事,但家長也懲罰過了,下次還可能犯同樣的錯誤。
3、導致孩子心理壓力變大
家長對孩子教育太過嚴厲會導致孩子在跟家長相處時心情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增大了自身的心理壓力,甚至在面對家長時會不自覺緊張,越害怕出錯反而越容易出錯。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對“孩子不聽話偶爾打可以嗎”產生疑惑也能理解。教育的孩子方法有無數種,家長多了解多學習總能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選擇打孩子對孩子進行體罰一定是不可取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