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成長就是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能發現孩子的問題,比如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敬長輩等,大部分是家長溺愛的后果,那么孩子自私沒有感恩的心怎么辦呢?
孩子自私沒有感恩的心怎么辦
1、和孩子講明道理
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往往把自己最喜歡的菜拿到自己的盤子邊上,并且還不喜歡讓大人去吃;親戚朋友給自己家孩子送的小食品孩子往往會藏起來,大人問能否給自己一些的時候還不給。這就是孩子過于自私沒有感恩之心的體現。
對于這種的情況,我們應首先跟他講明道理:大人每天需要工作,上班掙錢養家糊口,在家里還要照顧小孩,大人的難處有很多。而孩子的生命本來就是家長們所給的,他們能來到世上便是生命的奇跡,所以你怎么能沒有感恩之心呢?還應該逐漸的學會體諒父母。
2、引導小孩子學會分享
當自己家的孩子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多引導他把自己的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拿來跟朋友們分享,孩子就會在分享中了解到分享的快樂,這樣能夠更好地改掉孩子自私的壞習慣。每個人生來都不是完美的,缺點需要時間來改正,這樣孩子在未來才會越來越好。
3、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感恩
要是走在路上我們幫助了一個孩子,他表達出謝謝這句話,相信大家也會反映出來,這個孩子真懂得感恩。
所以,有些時候感恩之心的培養就是在生活一些小事情之中,我們應該從小事培養孩子感恩之心,告訴孩子別人幫助了我們就應該對他們說謝謝,讓孩子認識到別人所付出的任何行為,都不是他們理所應當的,只有孩子表達出來感恩之心才能讓別人感覺付出有價值。
4、讓孩子懂得“社會交換”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溫床,心中有無止境的欲望,自私便很容易產生。其實說到底,我們做什么事情,不是為了讓自己高興呢?就算是助人,也是助人“為樂”,并不是真的完全無私奉獻的。如果助人很痛苦,還去不停地助人,我們會說這人心理不健康。
那么,要讓孩子不自私,其實就是要讓孩子把自己的欲望與周圍的環境平衡起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孩子教育時,家長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這樣就會讓孩子滋生不勞而獲的心理。
同時還要讓孩子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相關的義務是對應的,讓孩子多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替別人著想,孩子慢慢就不自私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