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也就是家長口中的“壞孩子”所做的事,作為家長我們若發現孩子有壞行為的一定要及時制止并讓孩子進行整改,那么所謂孩子的壞行為有哪些呢?
孩子的壞行為有哪些
1、說謊:用謊言可以獲取某種好處;做錯事怕受到批評、懲罰;受家長不良言行的影響;判斷不準、記憶或表達不清所致。
2、任性:任性是現在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問題,家長對孩子太過寵溺,甚至是嬌生慣養、百依百順,在幼兒時期缺乏應有的教育。
3、自私:自私是一種不良品德,主要是由家長對孩子的過度照顧、過度寵愛、過度遷就使孩子不知不覺加重了自我意識,不考慮他人,逐步形成了自私的習慣。
4、假裝聽不見父母說話:當你提醒孩子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自己洗臉刷牙時,他是不是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仍然像沒聽見一樣呢?如果是,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5、不尊重他人:有些孩子與長輩說話時翻白眼、傲慢無理是在耍小性子,但是傲慢的舉止反襯出來的卻是孩子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6、偷東西: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如果有一些偷摸的壞習性,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萬萬不可縱容孩子這樣的行為。孩子不了解自己行為的錯誤而養成這樣的壞習慣,會讓孩子走向歪路,害了孩子一輩子,做父母的也會因此后悔一輩子。
孩子的壞行為怎么處理
任何事情都要提前控制和預防,特別是關乎孩子的成長的行為習慣。在發現自家孩子有壞行為的時候,不要想著一下子就撥亂反正,而是從行為上降低難度。
另一個角度去提高有趣度,孩子都喜歡有趣的事情,太單一地要求孩子按你的意思去執行,這是很難的,還要提高動機,在教學中增加一些提高手部精細的項目。引導孩子用腦子思考,讓孩子動手去實現。
糾正孩子的壞行為,一定不能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是教育的原則。打罵雖然暫時可以奏效,但打罵傷及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家長朋友說得好:“孩子小時你打他,他沒辦法,等他長大了,他第一個要抱復的就是你”。再說,糾正孩子的壞行為完全可以用不傷及他的自尊心的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