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的說教就是我們常說的嘮叨,我想大部分家長在小的時候也不喜歡父母對自己的嘮叨行為吧,所以家長應該理解現在孩子反感自己嘮叨說教的行為。因此,我們要想改正對孩子說教的問題,就要先從詳細具體的了解父母說教孩子為什么反感開始。
父母說教孩子為什么反感
1、有些家長動不動就埋怨、指責,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這似乎是大部分家長所共有的毛病。由于他們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對孩子過于苛刻。當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時,就埋怨、指責孩子。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級甚至全校、全世界最優秀的。
他們對于孩子的表現,這也不合心,那也不滿意;而且老拿別人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做比較,其目的當然是為了激勵孩子,但是他們恰恰忘了這樣做不僅引起孩子的反感,達不到激勵的目的,反而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孩子成長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
因為你老是說他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聽慣了負面的評價,他哪里還有自信心,哪里還有成功的欲望?
2、家長的說教往往是講道理的形式
人往往受感動,被觸動,所以聰明人知道凡事點到為止,讓對方慢慢去咀嚼消化。但如果反復說長期說,這些道理的權威性和激勵性就會慢慢衰減,直至變成嚼過的甘蔗渣,再也引不起絲毫尊崇和敬意,只剩下厭棄。
這就是語言的“邊際效應”,故常言道“貴人語話遲”,俗語云“好話說三遍,神鬼不待見”,這就是人性,氣也沒用。
對孩子的教育,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不說。抓住關鍵時刻提點幾句,然后不再重復,或者運用“留白”,給孩子留出思考和感悟的時間空間。還有一個絕招,叫“自然教育法”,就是有意不去阻止孩子,讓不良后果教育孩子,撞了南墻方知回頭。
總之,想方設法營造情境和制造感受,讓孩子自我教育,才是最佳方略。
3、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暫時是有限的
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和成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在四年級之前主要靠右腦也就是情感腦思考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根本無法接受他人的意見,因為此時他們沒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當父母不斷對孩子講道理進行說教時,他們會本能的抵觸,這雖然不是他們故意為之,但是卻依然會讓父母感到很生氣。
于是就會導致惡性循環,父母說教孩子,孩子感到反感,即便這些都是無心之過。想讓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父母的說教,家長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對孩子進行說教。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