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勇敢,但是有些孩子天生膽小,不敢大聲說話,不敢與他人對視,孩子膽小會造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小伙伴不合群,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以下是孩子膽小的十大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膽小的十大原因
1、先天因素
當孩子的父母性格也是比較內向,不善與人溝通交往的,那么孩子很容易就會遺傳了父母的特點,性格也是非常膽小,因此家長千萬不可遇到難事或可怕的事就不敢去做,或出現膽小怕事的情緒,應該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這樣才不會養成孩子膽小的性格。
2、孩子接觸到的人比較少
孩子的生活環境封閉,接觸到的陌生環境和陌生人較少。而孩子在入園前的這段時間,正是社會適應的一個關鍵時期,缺乏交往機會,缺乏交往對象,就造成了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束手無策,因為孩子太缺少這方面的經驗了。
3、教育不當
當孩子哭鬧或者想要出去玩耍的時候,家長經常用騙子之類的人去嚇唬孩子,或者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不舍得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做任何事,也或者是孩子經常得不到家長的表揚,而是打罵、嘲笑、挖苦,都會使得孩子心里發生變化,導致孩子膽小。
4、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
成人對孩子照顧過細,對孩子的保護過多,特別是老人,總是怕孩子磕著、碰著,與別的小朋友有沖突,也會造成孩子對成人的過分依賴,她(他)總是被保護的對象,等到孩子需要與人交流時,才發現孩子成了“一朵溫室里的花”。
5、父愛的缺失
很多男孩子性格過于柔順,甚至出現“偽娘”現象。主要原因是其接觸的絕大部分都是女性,而爸爸等男性很少出現生活中。長期的父愛缺失,會使孩子缺少陽剛之氣,久而久之,孩子的處事方式越來越像媽媽等其他女性。遇到事情的時候,只會選擇向媽媽一樣的“逆來順受”,表現的很膽小。
6、看不到“閃光點”
孩子膽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不到“閃光點”,孩子會有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畏縮行為,這時父母就應擅長發現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因此,家長對于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7、環境因素
孩子經常受到訓斥、大人有暴力傾向,經常打罵孩子或者大人之間打罵,可能影響孩子膽量,出現膽小現象。應創造和諧生活環境,以利于正常生長發育
8、父母斥責是大忌
當孩子表現過于膽小時,家長不要過于著急,過于斥責。要慢慢引導,告訴孩子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他們都是很樂意和他交朋友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說:你怎么這么膽小,這么沒出息呀!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更加抵觸。
9、封閉的環境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加之現在是個高危社會。所以很多孩子的生活空間很狹小。一般都呆在家里,接觸的人都是自己長輩,很少有機會能與更多的小朋友接觸。所以一些小朋友來到幼兒園,他們脫離了寵愛自己的大人,熟悉的環境,一些孩子就會感到恐慌。如果遇到頑皮好斗的孩子,他們一般只能乖乖就范,任人欺負,只有回到家給父母哭泣了。
10、家長過于嚴厲
家長的教育過于嚴厲也有可能造成孩子膽小。家長對于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嚴格的要求,孩子做事總要看大人的眼色,孩子做事沒有信心,慢慢就變得畏手畏腳,不敢嘗試。
要改善孩子膽小的情況,建議家長進行“鼓勵式”教育,平時在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跟年齡大且膽子比較大的孩子一起玩耍,多參加一些戶外集體活動,鼓勵孩子走出去和陌生人多接觸,當然也有適度,不能放由孩子和陌生人交往,避免發生不可預知的意外情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