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孩子在小學時期都會有和別人發生爭執并且動過手,還會有一些孩子出現挨打不還手的現象,這樣的孩子常常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還會一味沉默忍讓,那么孩子挨打不還手是性格懦弱嗎?
孩子挨打不還手是性格懦弱嗎
孩子挨打不還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挨打不還手是教養,在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如果對方年齡很小,不懂事,玩伴間的小打小鬧,或是因為一些如搶玩具,話語不合等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矛盾而受到對方的“攻擊”,這些“攻擊”也并沒有帶來影響,謙讓對方,不還手就是一種教養。
另一個就是挨打不還手是懦弱,如果一次或幾次的忍讓反而換來對方的變本加厲,一味的欺負,而且給自身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時不反擊,不告訴老師家長,依然選擇受欺負,那么這就是孩子懦弱的表現。
所以說針對不同的原因出現,在家長知道孩子挨打不還手的時候,家長就要找到教育的“平衡點”,這樣才會為孩子的安全和成長負責。而教育要秉承的關鍵和原則,也是家長要找到的“平衡點”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安全,確保自己不受到傷害。
1、 詢問原因
當家長發現孩子被打不還手時,先不要急著責罵孩子“沒出息”的話來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要耐心詢問孩子,幫助孩子分析整個事情的經過,有時候孩子還手也有可能會引起更大的誤會,家長要先肯定孩子的處理方式,在發表自己的意見。
2、進行引導
當孩子只是因為懦弱、膽小等任人欺負時,家長要引導孩子走出理解的誤區,告訴孩子我們不能被人隨便欺負,然后逐漸的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對錯,告訴孩子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逐漸的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強大的自我。
3、做好孩子堅強的后盾
當孩子主動告訴父母,自己挨打不還手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最堅強的后盾。首先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其次要了解事件具體發生的前因后果,再次,帶著孩子一起解決相關的問題,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做依靠。
4、教會孩子學會表達自己
很多時候孩子挨打不還手只是因為不會表達、害怕表達;很多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大多是因為溝通不暢所致,只有家長教會孩子更好地溝通技巧和自我表達的方式,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融入各種圈子,才能在受到欺負地時候勇敢地表達出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