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總和孩子發脾氣是很多家長會有的問題,一般孩子都是比較調皮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會跟孩子的想法相沖突,于是家長就會發脾氣,這樣其實對孩子是非常不好的教育。
總和孩子發脾氣怎么辦
深呼吸,調節自己的氣息,讓自己情緒盡量穩定;微笑,多想想孩子可愛乖巧的表現;語言暗示,告訴自己是孩子的父母,要愛他們,不可以隨意發脾氣。
當然,如果這些已經無效,那么直接用吶喊、運動等方式把情緒發泄出來,比憋在心里好很多,也不會傷害到孩子。
總和孩子發脾氣的家長要經常對自己進行反省,問自己每次情緒失控是因為孩子真的做的不對,還是因為自己本身脾氣就不好;是孩子有什么不愿說的苦衷,還是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對。
有時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遠比直接責怪孩子有用很多,畢竟在孩童時期,父母是他們最大的依靠,一言一行都會以父母為榜樣。如果父母自己能夠淡然的面對生活,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那么孩子自然也會越來越優秀。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情緒已經爆發,那么只能想一想解決辦法。父母可以選擇向孩子道歉,必須讓孩子知道錯誤的原因,在得到孩子的認可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商討如何避免錯誤再次發生。
好好說話,是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做到的。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面對情緒,幫助孩子整理心情,啟發孩子解決問題。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只要它存在,就必然有其合理性,總和孩子發脾氣的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如果能做到這些,孩子一定會更加優秀。
追求完美、樂于比較是大部分的通病,當看到別的家長睿智能干,又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時候,沒有人不會羨慕,尤其是當自己對孩子束手無策發脾氣的時候,常常會覺得沮喪、無望。仔細剖析,我們對孩子、對家人的失望,歸根結底是對自己的失望,失望為什么解決不了問題,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因此,我們只有放下“完美”這個執念,才能保持一顆平衡的心態。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許我們做得不那么好,但我們已經在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在愛孩子。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才能接納自己。
幾乎每個人在兒時都受過傷,如果沒有治愈,這些創傷就會阻止我們以真正希望的方式養育我們的孩子、滋養我們的家庭。當孩子激怒我們的時候,當配偶惹我們生氣的時候,正是我們遭遇心理障礙的時候,每當家人按下我們的情緒按鈕,他們只是在提醒我們童年時期沒有解決的問題。
接受自己,同樣要接受自己的童年,接受我們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更重要的是,總和孩子發脾氣的家長要找到我們的情緒按鈕,查找到那個會觸碰到我們敏感神經的問題。
情緒并不是由激發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產生的錯誤信念直接引起的。
堵不如疏,如果能發現自己的情緒按鈕,那么就可以引導自己改變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正常的壓力不是壞事,對事情的合理安排也是正確的。當你解開心結的時候,你只要多放手就好,相信自己的孩子,也相信自己的家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