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小心翼翼并且要十分小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有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很可能就會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缺乏安全感。那么為了嚴重我們平時教育的結果,家長可以了解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以此來從側面判斷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表現一:孩子經常害羞、害怕。
很多孩子因為害怕見到陌生人會害羞,就躲在父母身后,不主動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在內心世界,這是不健康的。一般情況下,5歲的孩子經常會被父母稱為“懦弱”。
因為他們經歷的很少,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期待和好奇,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害羞,他們不害怕陌生的東西。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害羞,不敢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那么你應該注意到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表現二:家長在和不在時判若兩人。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就屬于離了媽媽不能過的狀態。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大人們總是夸我自理能力特別強,懂事有禮貌,什么都會做,可一離開媽媽就完全變樣了!
有一次我把孩子送到奶奶家里過夜,那時只有六七歲的孩子,硬是哭鬧著讓孩子給我打電話接他回家。
這種情況屬于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不夠而導致安全感的缺乏。那時候我們工作都比較忙,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但是孩子卻說我們在身邊的時候他做什么事都很安心,那時候他也很聽我們的話,可是在離開父母的時候他就會特別崩潰。
雖然家長們在外努力工作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但是孩子心理需求也要滿足。特別是對于學齡前孩子來說,父母的關愛很重要。
表現三:喜歡用兇狠的外表掩飾脆弱內心。
有一部分孩子,看起來很兇,不愿意跟別人平心靜氣地相處和交流,有時候甚至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看起來生人勿進,其實是在掩飾內心的脆弱。
他們往往生活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環境里,父母總是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家暴,所以導致了孩子的心理變化和行為變化,這也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表現四:有時候孩子也會變得非常的任性。
有些孩子非常的任性,心情稍有不順就各種發脾氣,耍小性子,有時候這樣的孩子非常讓人討厭,爸媽感覺非常的煩,但是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舉動是想引起爸媽的關注,希望爸媽可以關心自己,哄哄自己。
這是孩子在求關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舉動,爸媽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對孩子的關心不夠,爸媽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排解負面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