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孩子一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退縮,這對孩子的能力鍛煉和性格養成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是什么心理,然后幫孩子建立一個迎難而上,直面挫折的心理!
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是什么心理
1.不自信的心理
通常這類孩子會有非常不自信的心理,他們會覺得自己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如別人做得好,所以會覺得別人不管做什么都比自己厲害。
因此他們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會習慣性的覺得自己并不能獨立地把問題解決,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孩子在開始并不是回避型人格,但因為他們長期對自己不自信。
今后,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把自己歸為“不行”的那類人,因此這種人格也就逐漸形成了。
2.孩子的心太散
還有一部分孩子,他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只要他認真地去做,作業都難不倒他,但是,他的心太散,不愿意把時間花在做作業上,所以,一看到作業多,他就覺得太難了,所以不想做。
3.孩子怕出錯的心理
有的孩子好勝心比較強,所以遇到有難度的題目,他就不想去做了。因為他沒有把握做對,擔心自己會做錯。這種孩子主要是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去嘗試。
4.孩子慢熱,不敢與人交流的心理
有的孩子天性謹慎、慢熱,對新事物需要有一個適應的時間,碰到問題也不是馬上解決,而是會有一個比較長的思考過程。有些大人就會給這類孩子貼上“遇到困難就逃避”的標簽。
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怎么辦
1.我們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這點很重要,如果一個孩子很在乎自己做的怎么樣、很害怕自己做不好,可能是我們太注重于結果是什么樣的了。一旦孩子發現結果沒達到預期,他就開始自我否定、開始逃避、不愿意去面對。
所以,我們要多肯定這孩子做出的努力和嘗試。如果孩子某件事情沒有做好,我們可以對孩子說:“雖然這個事情的結果跟你的預期還有一些差距,但是我看到了你在這個過程中的認真和努力,只要你愿意繼續認真和努力,你就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
2.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常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并獲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挫折。孩子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樣就是家長。“身教勝于言傳”。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 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孩子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榜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