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你的孩子總和媽媽發脾氣該怎么辦?坦然面對,還是憤怒教育?其實總認為這些方法都不對!我們作為媽媽最應該做的就是找到原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孩子總和媽媽發脾氣是什么原因
1.吸引媽媽的注意力
當媽媽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時,孩子會因為媽媽長時間的忽略,想盡辦法去吸引媽媽的注意力,如果從中得到了媽媽的回應,那孩子就會抓住這個方法,不斷地以發脾氣去獲取來自媽媽的關注。
如果媽媽長時間不能了解到孩子現在所表達的意思,那孩子想要得到關注的心情會逐漸下降,并最終對媽媽失望。
2.想要實現自己的目的
我們經常在超市看到,小孩子在看到想要的東西,家長又不想給他時,小孩子都會以哭鬧的形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想法和觀念與生俱來。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就經常以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并且還沒有得到家長的制止的話,那孩子很有可能會養成一種習慣,長此以往,孩子不僅不會體諒和理解家長,反而會在家長不能及時滿足自己提出的需求時,對家長冷嘲熱諷,一天到晚的對父母發脾氣。
3.被媽媽影響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孩子一般都是媽媽教育的,孩子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也會超過跟爸爸在一起的時間,所以媽媽的情緒和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孩子如果出現總和媽媽發脾氣很可能就是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孩子總和媽媽發脾氣該怎么辦
1.媽媽要接受孩子的負情緒
有時寶寶是因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沒有做好而發脾氣,本想得到父母的夸獎,卻怎么也弄不好,有不希望家長來幫忙,結果越弄越糟糕,越急脾氣越大。這時候家長首先要接受孩子的負向情緒,不生氣,不惱怒,更不做性格評判;
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引導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情緒表達方式,促進孩子自我疏導與管理各種情緒。孩子將會在父母的幫助下,逐步學會可以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表達自己合適的情緒,從而成長為一個情緒穩定、受人歡迎的人。
2.教育引導需要技巧
寶寶發脾氣,是寶寶不良情感的一種發泄,是寶寶威脅爸爸媽媽的最后反抗手段。這時,寶寶不是大哭大叫,就是坐在地上耍賴。你要嚇唬寶寶,無疑是火上加油;你若妥協,則正好落入寶寶的圈套,助長寶寶的氣焰,長此以往,會寵得寶寶極端任性,無法管教。
處理寶寶脾氣大時,一定要讓寶寶明白,即使脾氣大,也不會在爸爸媽媽面前受到任何效果。指導孩子哪些事情能做,哪些意愿可以得到滿足,需要給孩子一些規則。
現在的孩子似乎比以前的孩子脾氣更大些,更有個性。其實孩子總和媽媽發脾氣也是對媽媽的一種依賴,但是依賴歸依賴,家長的教育還是少不了的。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引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