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家長的角度,總希望孩子能夠成材,認為自己為孩子做的都是對的,為孩子規劃一切,要求孩子照著做。總是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從而令孩子產生挫折感,長期下來,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非常的叛逆。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干應怎么辦
1、父母先冷靜下來。當父母下達命令時,如果孩子不感興趣,他就會違背父母的意愿。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冷靜下來,跟孩子慢慢說。遇到說不通的情況,要適當采取一些措施,但一定不能讓自己的脾氣爆發。有時候如果控制不好,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2、不命令,公平交流。事實上,許多父母都在以一種高姿態與他們的孩子交談。孩子要聽父母的話,做父母讓做的事,不能對父母說不,否則就是“不聽話”。其實家長也要反思自己的命令是不是按照孩子的意愿下達的。如果不是,應該弄清楚孩子的內心。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必須放下姿態,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進行公平的交流,而不是發號施令。
3、深入孩子內心。很多孩子愿意和朋友交流而不是和父母交流,因為父母“管的太寬”。其實孩子已經長大了,父母應該讓孩子做一些他能做的事,讓他增加自信。同時,父母要深入孩子的內心,搞清楚孩子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然后說服自己尊重孩子的選擇。
4、允許試錯。許多孩子與父母作對,因為他們不知道錯誤的后果。所以,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當然,試錯的范圍應該是父母可以控制的。比如孩子不做作業,家長會允許他不做,然后和老師好好溝通。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的時候,老師會發現他的“錯誤”,然后進行相應的懲罰。這種“試錯”不僅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要受到懲罰,還能讓孩子意識到不聽父母話的后果。
孩子不聽話應怎么辦
1、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應當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然后再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適當地采取一些措施。但不要一副太氣憤的樣子,也不要在說孩子時把以前孩子犯過的錯誤統統一時都給說出來。家長應記得,在跟孩子說話時,要記得是對事不對人,一事歸一事,不要做過多的聯想,也不要隨便地就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乖”之類的標簽。畢竟孩子都是在成長中,有時家長的語言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莫大的影響。
家長在給孩子講道理時也要記得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果彼此都情緒失控,此時就不應該講。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講道理才有效,也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2、父母應該避免大嗓門
通常在家中都可以看到,當孩子不停話時,父母的聲調就會越來越高,嗓門也就越來越大。而在家長發脾氣后,孩子也哭著鬧著耍起了脾氣。而最后,就是家長拉下臉低下頭去勸孩子。其實這樣子的話,不僅會家長和孩子的脾氣都變得不好,而且也會失去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