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很多時候會堅持自己的慣性思維,不靜下心來聽孩子的想法,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凡事以一副“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的霸道總裁的態度和孩子溝通,這樣很難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也會因此反感父母的話,不理不睬,那怎樣正確與孩子溝通呢?
如何與青少年孩子溝通
1、站在孩子的角度
無論聊什么話題,父母都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做事情。在親子關系中,父母也要轉變觀念,了解新媒體、關注新事物,與時俱進,學習一些流行的網絡語言,跟上孩子的表達節奏;同時,換位思考,以同理心感悟孩子的心理需求、回應孩子的言談話語。
2、接納孩子的興趣
細心觀察孩子課業之余喜歡做什么,接納、尊重孩子的愛好,抽時間體驗一把他感興趣的這些事,即便是自己不擅長的,諸如挑戰一把吃雞、荒野求生等游戲為什么那么吸引孩子。
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能愉快對話,離不開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不給孩子潑冷水,避免說“這有什么好說的?”“除了這些無聊的內容,你能不能關心點有用的?”一類煞風景的話。你會發現,避開了學習內容,順著孩子的心意,你們之間的交流就變得自然而然,可說的、能聊的其實并不少。
3、注意孩子的情緒
沒有人愿意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被人教育、指責,青少年更是如此。對方的情緒往往會寫在身體上,當對方低落或者暴躁的時候,我們應該用反向的積極態度去回應。一切都為反向,對方語速快,你就語速慢;對方很急躁,你就很平靜;對方很低落,你就很溫柔有力。
4、多傾聽少嘮叨
學會傾聽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當孩子和你有不同的意見時,千萬不要著急和孩子辯解,你可以先讓他們發表完自己的看法,認真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然后再根據自己的見解,提出不同的意見,如此才能拉近你和孩子彼此間的距離。
5、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許多家庭只有父母中的某一方參與到了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生活中,“喪偶式”育兒危害太大,作為父母不應該只停留在滿足孩子基本生活的階段。因此,在給予孩子正確的家庭關愛時,也應該盡量提高其“質量”問題,和孩子一起游戲,陪孩子思考問題等,高質量的陪伴是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
6、理解孩子
孩子和家長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溝通時,難免會產生誤差,這時候家長要嘗試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多站在孩子的家督去思考問題,有時候一些很難理解的問題,當你換個角度看時,說不定就可以理解了。當孩子悲傷的時候和他一起悲傷,孩子高興的時候陪他一起高興,試著理解孩子的時候,才能和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系。
7、保持充電的熱情
今天,很多孩子喜歡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知識與技術方面的內容,有的孩子從著迷于電子游戲,進而對電子游戲設計產生興趣,也有的孩子對樂高生化戰士玩具、對游戲主播的生存方式、對電子競技為什么會有職業選手等等諳熟于心。
如果孩子對此津津樂道,而家長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相對匱乏,家長及時“補課”,適時拜孩子為師,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這個時候,家長放下身段請教,孩子的成就感倍增,他們一定愿意發揮己之所長,彌補你的短板,濃郁的家庭學習氛圍之下,何愁沒有共同語言?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