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有的孩子年紀小,是非觀還沒有建立起來。家長發現孩子拿別人東西,就非常生氣,覺得孩子道德品質敗壞,就要對孩子嚴懲,但這樣是不對的,家長一定要耐心詢問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原因,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小孩愛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父母正確認識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為。
嚴格意義上來說,小孩這種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并不屬于真正的偷竊。而為什么孩子會拿別人家的東西呢,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因為孩子的“占有欲”在作祟,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這與孩子的道德觀是沒有多大關系的。
雖然,孩子可能模糊的知道,自己愛拿別人東西是錯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無法控制大小便一樣,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喜好,孩子只要喜歡就會想擁有,這種分不清物權的現象隨著孩子長大就會慢慢消失。
2、鼓勵孩子說出真相
12-23 閱讀全文>
家長第一時間應該教育孩子拿別人東西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尤其是偷拿別人的東西是可恥的,家長要問清楚孩子是偷拿別人的還是經過別人允許拿的。要制止孩子這種愛拿別人東西的壞毛病。
小孩偷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先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孩子順手牽羊被投訴,相信父母們心里不好受。但要先保持冷靜,先了解事情的原因,而不是只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否定孩子。
年齡比較低的孩子,一般是沒有物權意識,也不知道商店里面的東西還需要掏錢買。大一點的孩子對于某種東西十分的喜愛,大人不允許買,因此私下悄悄偷過來用。
還有一些孩子享受“偷”這個動作帶來的快感,利用“偷”東西來發泄自身的壓力。父母要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動機,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開導教育,這樣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08-28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同時也有著強烈的占有欲,不喜歡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有些小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小孩子還沒有正確的意識,這需要家長進行引導糾正,才能讓他更加健康的成長。
小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問清原因,再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告訴他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孩子有時會無意識地在別人那里拿走東西,可能是不受大腦的控制。所以,孩子的道德良知還處于萌芽階段,他們不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還有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客觀意識。
2、學習正確分享,教孩子正確的分享。比如當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即使再喜歡也應該與他人商量。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應該征求別人的意見。別人有拒絕自己的權利,所以要尊重別人的決定。父母經常用自己的分享行為來改變孩子,只是說教是沒用的。
3、誘導性的講道理,就是當知道孩子拿走別人東西的原因后,應該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告訴他丟失東西的孩子很著急。并且要教會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他,比如自己找不到心愛的小玩具就會和難過、著急。
這樣就能明白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最后,孩子要承擔拿別人東西的責任,可以陪著他去還東西并道歉。
12-24 閱讀全文>
大多數家長都要忙于生計,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教育他,從而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比如小孩老是拿別人東西。他有時可能想得到家長的關注,有時只是不知道這是錯誤的行為。但無論怎樣,都需要家長及時的引導。
小孩老是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
1、傾聽孩子的心聲
為了教會孩子合適的行為方式,家長必須先要了解孩子的愿望。當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不要立即去審問他。而是要和孩子溫和溝通,鼓勵和引導孩子說實話,了解他這么做的原因,這樣才可以根本的解決問題。
等理解了孩子的動機后,就可以把孩子的“愿望”和“行為”分開處理了。同時,這也給家長時間去整理情緒、組織語言或再調整一下方法,從而避免了第一反應做出的一些過火或草率的行為。
2、明確相關的道德概念、社交規則
12-16 閱讀全文>
很多小孩子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同時他們也沒有歸屬意識,總是拿別人的東西回家。根本意識不到這樣做是錯誤的,只是認為這個好玩,想帶回家而已。家長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后,一定要約束他的行為。
小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怎么教育
1、適當的批評和懲罰
一些家長如果覺得只有打才能讓孩子記住教訓的話,也可以做一次懲罰。當然,只針對平時那些舍不得打罵,把孩子培養成囂張跋扈的父母。偶爾打一次,而且打得狠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記住。并且要給他樹立“規矩”,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而這時,適當的批評和懲罰有必要,但在外要維護好孩子的自尊,不要隨便打罵,否則引起孩子反感和排斥。暴力教育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家長還是多用科學的方式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
2、及時處理孩子的問題讓他認知對錯
12-16 閱讀全文>
有時候,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得不經常出差工作,從而缺少了和孩子的相處。那么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就可能會學習到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學校拿別人東西。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否則孩子可能會走上歧途。
小孩在學校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引導孩子分清物品歸屬權
很多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過物品所有權的認識,導致很多孩子對于物品的歸屬傻傻分不清,他們很自然的就會把喜歡的東西占為己有,根本沒有東西是他人的認識。以家長要引導孩子認清物品的歸屬權,不是自己的東西,不經過別人的允許,自己不能隨便亂動亂拿。
2、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比如家長可以跟孩子這樣講:“如果有一天,別的小朋友看上了你最愛的玩具,他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拿走了你的玩具,你會不會生氣和難過呢?”“同樣的,你沒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的東西,他肯的也會生氣和難過,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我們的小孩,不要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
12-14 閱讀全文>
孩子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強的,在加上小時候家里的人都是讓著孩子,就導致他又有著較強的占有欲,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著拿回自己家,但是當家長發現小孩拿了別人家的東西,要及時的制止,以免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小孩拿了別人家的東西怎么教育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討論孩子拿回東西的事情,孩子會感到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失去了自尊,會感到羞恥,很容易讓孩子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唯唯諾諾,因此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或者他人討論。
耐心詢問孩子事情的原因有哪些,有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平常想要的東西從來沒得到過,于是想借別人的東西拿來玩,可又說不出口,于是會出現偷拿的行為,有的孩子僅僅是好奇。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原因很多,父母必須了解清楚再下定義,決不能冤枉了孩子。
如果可以確認是孩子未經同意拿了別人家的東西,父母要鼓勵孩子敢于承認其行為,并告知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要積極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接受批評,告訴他偷東西已經不對了,如果還不誠實的話就更不對了,家長希望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家長應該帶孩子一起將物品歸還給人家并及時道歉,一是避免孩子獨自面對陌生的局面,其次是讓孩子明白即使犯錯了也沒有關系,用于承認大家會原諒你的;最后能夠給孩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告訴孩子犯錯之后應該怎么做,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處理類似的事情。
12-13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