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厭學是很多家長需要面對的問題。所謂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產生負面情緒的一種表現,如經常遲到早退、與社會人員混在一起、聚眾吸煙、沉迷于網絡、經常不交作業、學習成績差,以及上課睡覺和看與學習無關的東西等。這時候,家長應該,就用你那發現孩子缺點和不足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肯定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加油。
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方法欠缺,學習能力低下等,使得他們雖然刻苦學習,但收效甚微。
2、家庭的原因,如果是離異家庭,家庭溫暖缺失,孩子生活中會更敏感,生怕別人說他閑話,經常性的自我否定,久而久之自信心缺乏。
3、得不到老師的關愛或肯定,對老師有逆反心理;或者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單一,重灌輸,輕互動,并在評價學生時過多地強調學習成績等,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并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
4、與同學關系不和諧,與同學無法正常溝通,導致厭學。
04-12 閱讀全文>
大多數是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期望值造成的。家長不顧孩子實際對其要求過高,過分地命令和催促,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長對著干,是一個原因。
孩子產生厭學的原因
大部分孩子“厭學”會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歸屬感:如果孩子在集體中找不到他的位置,那么他對集體就沒有依戀感。尤其是那些成績落后的孩子,得不到重視被歧視。尤其是青春期敏感、自尊心強的孩子會表現得特變明顯,而厭學就成了他們逃班集體的一個方式。
鄰居的孩子就是如此,初二了現在準備休學在家調整,因為成績實在太差門門不及格,他在成績上找不到任何的歸屬和成就感,老師也對他采取放任的態度,久而久之就不想去上學了。
這類孩子重點是在學習的引導,愿意學的該補課的補課,一時補不上來的,如果他能發展出一技之長的愛好,那么在這塊給到孩子多一些鼓勵和引發,讓他的信心可以從其他方面得到滿足和肯定后,或許在成績上也會慢慢有起色。
12-19 閱讀全文>
厭學是中學生眾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常見、最危險的問題,也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消極對待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偏差、情感上對學習的消極對待和行為上主動回避學習。
孩子高中厭學的心理原因
1.對學習產生了困難,以至于厭學。高中生厭學有時候并不僅僅是為了玩,而是高中生在學習上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比如高中生覺得自己的學習成績總是提升不上去,學習起來特別困難,聽不懂老師講課,所以索性就不聽了。
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幫助高中生解決,那么就會讓高中生對學習產生抵觸的心理,嚴重甚至會產生輟學的想法,有語言學從而導致高中生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2.高中生心理的變化。對于上初中的高中生來說,本即使青春期和叛逆期的結合,所以這個時候高中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會導致高中生情感上的變化。
有些高中生就會因為自身的這種情感變化從而陷入茫然無措的心理中,又沒有然可以傾訴,所以他們選擇厭學來排解自己的這種心理,所以各位家長要密切注意高中生的心理上的變化。
08-13 閱讀全文>
不少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厭學的時候,原因可能是來自家長、學校、社會的壓力,使得他們疲于應付,喪失興趣。還有就是學習成績不理想導致他們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低,因此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導致厭學。
孩子厭學的原因是什么
1、接受能力弱,對所學知識沒有概念
網上曾經流行這么一句話“自從初二那年彎腰撿了一支筆,從此再也沒有聽懂過數學課”,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確實有很多孩子學習能力弱。
或許這種現象在文科上還不是那么明顯,但是理科這種連貫性極強的科目上,一旦你中間掉了隊,想再跟上腳步就難了。孩子聽不懂老師講什么,自然不想學,產生厭學情緒也是在所難免的。
2、家長的壓迫
04-28 閱讀全文>
一般情況下,造成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除了與孩子的學習態度有關,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新的課程較難,他們一時間沒有掌握學習新知識的方法,所以家長要多花一些時間,去監督和幫助孩子去學習。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
1、學校教育:如果學校中的學業負擔過重,在考試時屢屢受挫或者老師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等,都會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
2、自我否認:孩子在學習上屢屢受測或者自我信心不夠,經常否決自己,特別是在成績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時,會過度焦慮從而產生學習沒有用,怎樣學習都達不到目標的心理,也就會出現厭學情緒。
3、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也會導致孩子在突然間出現厭倦情緒,如家庭教育方式過于嚴厲、父母期待過高、使孩子經常感覺處于過于壓迫的環境當中,厭學情緒也就會逐漸出現。
孩子厭學不去學校怎么辦
04-26 閱讀全文>
如今的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對此也是頗為無奈,感到著急的同時卻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其實在面對孩子嚴重厭學的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造成學生厭學的原因是什么,這樣才能夠針對性的執行策略,幫助孩子們熱愛學習,取得一個優秀的成績。
孩子嚴重厭學的心理原因
第一、逆反心理。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時,很多父母都會下意識批評、嘮叨孩子:為什么就你學習不好?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好好學習我說了多少遍了?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孩子就產生了逆反心理:你非要我好好學,那我偏不學。
第二、孤僻心理。現在的青少年很少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父母的溝通又異常缺乏,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不懂傾訴,長期把各方面的壓力抑制在心理,久而久之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
第三、自我否定。沒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學習上無法感受到自我價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評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們有條件的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內在不斷否定自我的聲音會轉化成孩子長期低落的情緒、越來越糟糕的成績、越來越疏離的同學關系,越來越多的掩飾和情感隔離。
第四、懶惰心理。有一類孩子,放學回家之后就一個姿勢,能躺著絕不坐著,甭說幫父母做點家務,連自己的事都是能不做就不做,就一個字,“懶”,真是懶。孩子內在驅動力不夠,從生活到學習,能偷懶就偷懶,能糊弄就糊弄,家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04-24 閱讀全文>
俗話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今的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語句孩子很高的期望,但是這也給學生們帶來不要少的壓力,甚至有些小孩不堪重負,干脆破罐子破摔,產生了厭學的想法。
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
1、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后,而這種彌漫性地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一起,日積月累后,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2、學習能力差既屬于智力因素,也是教育層面的問題。學習能力差往往會導致缺乏學習動力,而如果是主觀的缺乏學習動力則和厭學行為沒有必然關系,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出現了缺失。
3、學校的學習主要以訓練為主,每天的學習更多的像是一個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些學習內容枯燥,重復。時間長了,孩子的新鮮感完全喪失,學習根本提不起勁頭,只能每天靠父母逼迫和催促才能回到書桌前寫作業。學習讓孩子感受不到樂趣,學習變成了一種完完全全的負擔。
4、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時,很多父母都會下意識批評、嘮叨孩子,次數多了,孩子就產生了逆反心理,家長越是催促孩子學習,孩子就越厭煩。
04-24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