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有很多的家長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到了十幾歲的年紀,就開始變的不愛與自己交流了,總是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呢?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還是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呢?
現在的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1、父母的雙標行為
家長總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拿自己的管教當回事。那就要看看平時父母是否有雙標行為。例如家長可以抱著手機玩,卻告訴孩子快點寫作業,看書去。當孩子反問,為什么你可以看手機,家長給出的理由:“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這種解釋在孩子心中是蒼白無力的,這就會產生一種“憑什么”的心理,覺得父母說的話沒有權威,才會產生不愿意跟父母溝通的現象。
2、與孩子溝通中缺乏平等
12-05 閱讀全文>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很多家長為此困惑、苦惱,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孩子,即那些正在讀初中、高中或者剛上大學的孩子,很多人不愿與父母溝通。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
理由1: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爸爸媽媽都在想些什么,為什么他們就是不明白我到底需要什么,為什么他們就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我?我為什么要順著他們規劃好的路線走下去?
我不是一個傀儡,我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也要自己思考,我也會生氣。
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
03-07 閱讀全文>
孩子有自己的心里世界,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任何事情。而父母則是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意愿去如何如何做,而且父母和孩子說話聊天總是用說教的方式,所以就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導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聊天。
兒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最主要的問題是父母沒有掌握溝通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青春期時父母一定要經常反思。
1.很多父母由于自身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因此,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時常想要干涉孩子的想法。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充分的發展。在遇到問題時,孩子通常會想要按著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2.父母時常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但是自己卻很難做到,尤其是孩子慢慢的開始發現父母并不是完美的,父母也會犯錯誤。這時如果不能坦誠的面對自己的問題,會產生親子溝通障礙。
3.在孩子上學后父母們常常三句話不離學習,這樣會更讓孩子反感。即使不聊學習也常常聊大道理,哆嗦一大段,還會擺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父母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讓孩子感覺到不被尊重,他們自然就不愿意繼續交流了。
08-24 閱讀全文>
青春期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好像是非常普遍的,大多數孩子都是小時候喜歡在媽媽身邊轉悠,是媽媽的小跟屁蟲,不愿意離開媽媽,一但孩子開始長大,就會越來越跟家長疏遠,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跟家長說話,那么,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呢?
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
隨著孩子的成長,步入了青春期,他們所遇見的人、接觸的事越來越廣,有一定經歷的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獨立、追求自我,不愿意成為父母的附屬,凡事都聽從父母的安排。
青春期的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不需要父母的指手畫腳,由此對于父母的長篇大論式的說教與嘮叨就會產生排斥,一旦父母嘗試溝通,便會拒絕,不想聽太多。
寬容平和的氛圍才能培養出溫和謙虛的孩子,而嚴肅壓抑的環境讓孩子感覺到壓迫,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父母越是嚴肅對待孩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被這種嚴肅越拉越長,溝通的橋梁也會被中斷,這也是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父母對待孩子的一個問題點在于,總是把孩子當做孩子,以過來人的姿態,居高臨,長篇大論的道理向孩子輸出,沒有人喜歡被說教,即使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要聽的不是沒有感情的道理,而是需要有溫度的關心。
04-18 閱讀全文>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所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內心的想法也越來越多,如果孩子不和家長說心里話,那么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從而影響親子關系,所以家長要盡早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說心里話,并且根據原因和孩子之間加以溝通。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說心里話
1、孩子有了自立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
有些家長會問,我們親子關系很好啊,那孩子為什么還不愿意跟我說呢?別著急,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要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了。
孩子越來越懂事了,他們會想要為家人做一些事情來表現自己,他們會想要獨立解決問題來證明自己,他們也會想要有一些自己的私密空間來保護自己。
2、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
08-29 閱讀全文>
12歲的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了,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這一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很強,他們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而是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但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那么父母就無法了解孩子,這樣一來只會導致親子間的關系越來越糟。所以,家長要及時找到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的原因,調整溝通方式。
12歲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什么原因
1、無法為其提供正確的情緒反饋
很多孩子在和父母溝通交流的時候,主要是想得到父母的幫助或是安慰,疏解自己心中的壓力。但是有的父母并沒有把孩子的話放在心上,更別提花時間去安慰孩子。孩子無法得到正確的情緒反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2、打擊式教育
家長在與孩子聊天的時候,聊不到三句就忍不住說孩子笨的情況是比較常見,或是我們都有親身經歷過。對孩子不僅會出現只這樣言語上的打擊,更是習慣性用比較來衡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聰明程度。這不僅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更會讓孩子疏遠自己。
07-25 閱讀全文>
對于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家長平時跟孩子想要聊些事情,孩子卻根本不給家長機會,其實這也有可能是是家長的原因,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對,導致了孩子不愿意跟家長溝通。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我與許多家長接觸過,發現許多家長認為的溝通順利,達到孩子不反抗,不頂嘴的程度。而這并不是真正的溝通。
親子之間溝通是雙向的,但有些父母和孩子溝通時,往往處于高高在上的態度。讓孩子閉嘴,打斷孩子說話。不是孩子不想溝通,而是沒被家長允許家長總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拿自己的管教當回事。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那就要看看平時父母是否有雙標行為。
例如家長可以抱著手機玩,卻告訴孩子快點寫作業,看書去。當孩子反問,為什么你可以看手機,家長給出的理由:“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這種解釋在孩子心中是蒼白無力的,這就會產生一種“憑什么”的心理,覺得父母說的話沒有權威,才會產生溝通無效的結果。
07-05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