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9
這是一個極其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我們一定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因為孩子的這種攻擊性行為現在是針對自己,過不了多久可能就蔓延到了身邊人的身上,所以為了孩子有個更健康的身心,我們必須要引導孩子盡快改掉這個問題。那么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為怎么辦呢?
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為怎么辦
1、傾聽擁抱。
一旦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為出現,家長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在意是否會丟人現眼,務必要保持冷靜??梢暂p輕地抱住和撫摸情緒激動的孩子,耐心詢問他到底想要什么,疏導壞情緒,讓他安靜下來放棄繼續自虐的念頭。這時候千萬不要訓斥和強力制止,家長的擁抱和安撫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緩解情緒的好方法。
對于年齡幼小的孩子,因為能力達不到做不好發脾氣的時候,傾聽安撫的同時,告訴他不要急,可以先示范給他看,讓他自己再慢慢地做一次,成功了就給予表揚或獎勵。
2、回應孩子的情緒和要求 ,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08-12 閱讀全文>
現在孩子不良情緒的產生都是父母所導致的,因為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家長的重視,孩子一氣之下就會發生自己打自己的行為,若是家長沒有及時理解孩子,也就會讓孩子做出極端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注意對孩子的心理做好觀察,那么孩子生氣自己打自己的行為怎么辦呢?
孩子生氣自己打自己的行為怎么辦
1、理解和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
作為父母需要第一時間阻止孩子的行為,并且接納孩子的情緒,要求孩子停止。和孩子保持同水平線,目光直視孩子,或者拉著孩子的手,或者擁抱孩子,溫柔地問孩子:“寶貝,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是因為玩具汽車壞掉了嗎?”
家長要做到和孩子共情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是懂我的,是理解我的”。只有接納孩子的情緒,才能獲得孩子的認同,才可以得到孩子的傾訴,從而找到問題所在,糾正不當行為。
2、必要時多多交流
11-14 閱讀全文>
人們常說孩子是希望的花朵,我們要好好呵護愛護他們。但隨著社會壓力和競爭的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這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影響整個家庭的和睦。
孩子有傷害自己的行為怎么辦
1、耐心溝通
孩子的自傷行為往往是暗藏在心底的,這需要家長敏銳的觀察力和耐心的詢問。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了傷害自己的行為,家長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責備和懲罰孩子,而是應該冷靜地和孩子談論。
2、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自傷通常是因為內心的痛苦和無助,孩子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當孩子主動向家長傾訴時,父母要認真傾聽并給予積極回應。如果孩子不愿意說話,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關心,并適當給予孩子鼓勵和溫暖。
12-06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愛玩游戲,往往一玩起來就是忘乎所以,很難管住自己的行為,家長心里也很著急,就需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的影響力是較大的,那么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為怎么辦呢?
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為怎么辦
1、培養意志力
意志力越強的孩子會表現的更為自律,因為他們對自我大腦及行為的控制力更強。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志力通常是指我們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這種精神生活在引導著我們行為的方方面面,一個人的自律品質,由此而來。
當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為,總是做小動作的問題時,我們需要告訴孩子,這個問題的存在不應該,從思想意識上主動克服,在行為中加以約束,引導孩子不斷堅持。這也是為什么21天習慣養成法會被人推崇,正是因為意志力的不斷重復,讓行為和思維都變成了一種習慣。
2、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09-02 閱讀全文>
家長都覺得孩子小時候最乖,但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有些家長就開始看不慣孩子的行為,而且老是要罵要生氣。對此,我們就應該試著接納自己的孩子,要適當允許孩子的行為有所不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變為正確看待。
看不慣孩子的行為老是要罵要生氣怎么辦
1、允許孩子的行為有“偏差”
當你看不慣孩子的行為時,不要覺得孩子一定得按照你的要求和規定來,孩子畢竟不是一棵盆栽植物,可以隨意修剪,養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這樣也就能讓自己的“容忍度”提高,同時接納孩子的不足和缺點,不要用過高的“期待”來要求孩子,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家長也要避免自己老是要罵、要生氣的情況,要去跟孩子好好溝通。養孩子,肯定要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也要有正確的三觀。
但有些問題不大時,可以試著先去接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耐心觀察孩子的變化就好。而且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們也就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耐心、溫和的溝通,這樣能讓孩子感到被尊重。
12-30 閱讀全文>
現在的很多家庭都對孩子非常寵愛,他們在一種溺愛環境中成長,必然會我行我素,蠻橫霸道,不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那么這也就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甚至會出現別人不跟自己的孩子玩的學習。那么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該帶自身的壞習慣,教會他們如何與人相處,避免出現孩子被孤立的情況。
別人不跟自己的孩子玩怎么辦
1、理解同情孩子
當孩子面對這種情況時,內心肯定是比較失落的,作為家長要理解同情孩子的遭遇,嘗試告訴孩子,你會因為他的遭遇而感到難過。理解孩子,常被認為是有助于孩子日后跟父母多溝通的前提。
2、保持樂觀,不要讓孩子失去自信
鼓勵孩子直接對抗拒絕是錯誤的,比如別的小朋友不跟你家孩子玩,你卻鼓勵孩子直接對抗,不僅不利于關系的改變,還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家長要讓孩子遭拒絕時可以離開,但父母可以安慰孩子,“被拒絕并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他們暫時沒發現其實你也很有趣,等他們發現了,自然會跟你玩?!?/p>
12-29 閱讀全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孩子在家都被保護的很好,會以自我為中心,然后在跟別人玩耍的時候會出現打鬧的現象。一般無惡意的打鬧可以適當教育孩子,但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暴力行為,那么家長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
孩子出現暴力行為家長應該怎么辦
1、與孩子溝通
孩子出現暴力行為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長期的壓抑和不良的情緒積累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因此,家長應該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緒,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建立正確的家庭價值觀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要讓孩子認識到暴力行為的危害性和不良后果,讓他們明白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12-27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