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孩子不和大人交流是怎么回事?孩子天生就是喜歡跟父母溝通和交流的。比如小時候,我們如果在外邊受了欺負,就會跟人說“你等著,我回家跟我媽說”,然后就會主動跟父母傾訴和溝通。為什么后來在成長過程中這樣的交流逐漸減少了?
孩子不和大人交流是怎么回事?
1、大部分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喜歡正話反說。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考試考了班級第三,開心地跑回家和媽媽分享,可是媽媽卻說“怎么才第三名?”這就是典型的不會好好說話。可能這也不是媽媽的本意,但是脫口而出的指責卻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覺得媽媽太苛刻而委屈。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可以先夸一夸孩子,并且表示希望可以看到孩子繼續進步,那孩子就會把這當成自己努力的動力,而不是打擊。在生活中,我們好好說話的對象,不僅僅是同事、領導和朋友,對待孩子,一樣要學會好好說話。
2、父母對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
03-05 閱讀全文>
少評價,多傾聽。孩子不主動開口就不要一再要求,越要求越反感或者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講講自己在生活中的問題,培養起交流的氛圍。孩子的很多事情其實父母不必知道。
20多歲的孩子不和父母交流怎么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也是如此,雖然很多事情在大人的眼里并不算什么,但對于孩子來說卻非常重要,作為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他們一定的空間。
在一些事情上,家長不要一直追問,或者直接將問題說出來,要委婉的側面去提點孩子,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情況下,幫助孩子去更好的成長。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會用命令的語氣去讓孩子做事情,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想法。
孩子與家長之間有幾十年的年齡差,很多事情上難免會有分歧,家長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一味的勉強他們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雙方都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事情才能更好的解決。
孩子的年齡小思想單純,他們的快樂非常簡單,當家長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悅時,作為家長不要立即打斷,也不要給孩子潑冷水,這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很受傷。
09-14 閱讀全文>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也一定是父母沒有及時的去和孩子溝通,使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了一層隔膜。如果父母能夠平時積極的去和孩子做朋友。做一個無話不談的朋友。那么孩子的心思是愿意和父母說的。可能是父母有對孩子不愿意搭理,置之不理的樣子。傷害了孩子,孩子就不愿意說了。
孩子不愛和父母交流怎么回事
孩子不喜歡和家人溝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很多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漠不關心,導致孩子們認為在家長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開始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因為即使想跟家長交流也得不到回應,甚至還可能被家長當做是胡鬧,浪費時間,于是孩子干脆放棄了和家長之間的溝通。
第二,孩子每次試圖與家長交流時,都會被家長的一堆大道理所淹沒,并且強迫孩子去認同家長口中的大道理,導致孩子們不愿意跟家長溝通,因為這根本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交流的樂趣,得到的只有被強迫的反感。
第三,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不允許孩子犯錯,不懂孩子的心理行為,沒有相關知識,以責罵、呵斥甚至體罰來代替一切,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在父母面前再也不肯開口說話。
08-15 閱讀全文>
15歲的孩子不和父母溝通交流,可能是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有代溝,即使說了父母也不能理解自己,或者是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就像跟領導匯報工作一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15歲的孩子不和父母溝通交流怎么辦
1、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幕后原因
15歲的孩子不和父母溝通交流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可能不是很大,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家長不能掉以輕心。既然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那么家長就要尊重孩子,不要強行交流,這樣容易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其他渠道了解成因,如通過孩子的同學、好友、老師了解情況。
2、耐心陪伴,了解孩子內心想法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應該多花些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父母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在孩子腦海中,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價值觀。父母不妨多跟孩子溝通溝通,相互了解,有助于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和孩子進行溝通,是父母走近孩子的過程,也是孩子走近父母的過程。
07-25 閱讀全文>
孩子不和別人交流,別的小朋友都有人一塊玩,有說有笑,自己家的孩子就不會這樣,平時在家也是,不怎么跟家長說話,有什么心事就是不會跟家長說,那么,孩子不和別人交流怎么辦呢?
孩子不和別人交流怎么辦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適當時候給孩子個臺階下,或者為孩子保守秘密。批評孩子時首先肯定其某些良好動機是十分必要的。
鼓勵孩子以后不要犯類似的錯誤。與孩子分析教訓所在,適當提出希望,告訴孩子錯在哪里,怎樣改正。
不要指責孩子太老實、沒出息,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不大方、見不得人等。這種責備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使他們更加退縮不前,應想方設法增強其自信心。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疼愛,總怕孩子和別人在一起吃虧受委屈。這種情緒感染到孩子,使他們總是懷疑別人,感到他人世界的風險,因此導致孩子不和別人交流。這類家長應當調整自己平時的言行,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06-07 閱讀全文>
大人問話孩子不回答,對家長的問話愛答不理,的確有的孩子會這樣,往往就是孩子這樣的態度讓家長很是抓狂,一些家長在對待孩子這樣的問題時只是不知道孩子這樣做的原因,不知道孩子的想法才會覺得難解決。
大人問話孩子不回答怎么回事
小孩嘛主要是誘導,要有耐心的開導,他喜歡接話就談些有關學習的話,他不懂就會問了,然后多夸他讓他有興趣就好了。
那就是慣出來的毛病,找點孩子喜歡的電視,玩具逗孩子,孩子或笑,或哭,1小時后立馬正常了,也就不和大人們賭氣,撒嬌了。
對于大人問話孩子不回答的情況,父母可以回想一下,平時孩子和自己溝通,總是會出現不歡而散的結局,孩子滿臉委屈想要和父母去說今天的事情,比如在學校里受到了某個同學的欺負,或者是又有哪個同學不理自己。
每一次他們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可是家長回答的同時,讓寶貝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
05-30 閱讀全文>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較的內向,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總是會想著退縮,不和別人交流。這樣的性格對于孩子人際交往的拓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鼓勵他,盡量為他創造社交的機會。
小孩子不和別人交流怎么辦
1、平時多表揚、多鼓勵。不要指責孩子太老實、沒出息,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不大方、見不得人等。這種責備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使他們更加退縮不前,應想方設法增強其自信心。
2、家長平時可以拿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進行角色扮演,讓他能夠體驗到生活中真實場景,這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此外,家長平時也可以為孩子你買一個繪畫本和水洗蠟筆讓他充分表達想法,長期堅持,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慢慢就會變得自信。
3、小孩子不和別人交流,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爸爸媽媽要盡量抽時間帶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跟同齡的小朋友在一起玩,這樣性格就能慢慢變得開朗。
4、家長可以帶孩子主動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和他們一起玩;把鄰居或親朋好友的孩子接到家里來做游戲,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
05-23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